
ICS 75.020 CCS E 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623 2021
柱塞气举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lunger lift
2022—02—16实施
2021一11一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623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工艺设计 4.1选井条件 4.2 资料准备 4.3 工艺参数设计 4.4 管柱及井口流程设计 4.5 工具选型 4.6 设计文件格式及内容施工安装
4
一
5
5.1施工准备 5.2投放井下限位器 5.3 地面流程安装生产维护及管理 6.1柱塞气举运行前准备 6.2运行制度调试 6.3运行管理 6.4诊断及故障解决措施 7健康、安全、环境要求 7.1 柱塞气举作业过程中健康、安全、环境准备要求 7.2柱塞气举特有的风险识别及要求 7.3其他通用风险识别及要求附录A(资料性) 油气井资料录取数据附录B(资料性) 柱塞气举设计相关参数推荐取值及设计结果附录C(资料性) 柱塞气举采油工艺设计实例附录D(资料性) 柱塞气举工艺流程附录E(资料性) 不同油管推荐柱塞尺寸及类型附录F(资料性)柱塞气举工艺设计书格式及内容
00 8
10 11
11
12
13
17
20
24
2.5
SY/T 76232021
附录G(资料性)不同规格油管所对应的通并规尺寸附录H(规范性)载荷系数计算及判断方法附录I(资料性) 柱塞更换判断条件附录J(资料性) 柱塞气举运行诊断及故障解决措施参考文献·
.28 - 29 ...30 ..31 .. 39
AS
II
SY/T 762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伟、余浩杰、张矿生,桂捷、李旭日、熊杰、周理志、雷宇、张婷、刘会琴、狄伟、刘玉祥、栾海军、王晓磊。
M
III
AS
SY/T 76232021
柱塞气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柱塞气举工艺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维护与管理,以及健康、安全,环境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及采油生产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225一2019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5440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 SY/T5727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T 6125 气井试气、采气及动态监测工艺规程 SY/T6277—2017硫化氢环境人身防护规范 SY/T6524—2017石油天然气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规范 SY/T6610硫化氢环境井下作业场所作业安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柱塞plunger 在井筒内用于分隔气体与液体段塞,减少气体上窜及液体滑脱的一种井下工具。
3.2
柱塞防喷管lubricator 为检查,投捞,更换柱塞和其他并下工具提供安全通道的并口装置,同时具有缓冲柱塞上行冲击
力的功能。
注:柱塞防喷管包括本体和缓冲帽两部分,缓冲帽通过螺纹连接于本体上部。
3.3
柱塞捕捉器 catcher 安装在柱塞防喷管上,在检查、投放。更换柱塞时,用于捕捉柱塞的井口专用装置。
3.4
井下限位器 downhole spring assemblies 用于限定柱塞下行位置的一套工具。 注:并下限位器通常包含缓冲器和卡定器,缓冲器起缓冲柱塞下落撞击作用,卡定器起固定限位工具作用。
1
SY/T 76232021
3.5
柱塞感应器arrival sensor 通过非接触式感应,获取柱塞上行至并口的信号,并传输到控制器的装置。
3.6
柱塞控制器 controller 通过控制时间、压力或流量,打开和关闭开关井控制阀,并记录历史生产数据的装置。
3.7
开关开控制阀 I motor valve 由控制器联动控制,通过开、关井控制井下柱塞往复运行的阀门。 注:开关井控制阀具有气动、电动和液动等不同控制类型,通常采用气动薄膜阀。
3.8
载荷系数load factor 用于指导柱塞气举运行优化管理的参数,其值为关并套压和关并油压的差值与关并套压和并口节
流后压力的差值之比值。
4 工艺设计 4.1选井条件 4.1.1气并产液量宜小于30m/d 4.1.2并深宜小于5000m,并下限位器坐放位置并斜应满足钢丝投捞作业要求。 4.1.3井下管柱及井口条件:
油管、并下工具及井口宜保持等通径, 井口通径宜不大于井下生产管柱通径3mm:并下限位器安装位置以上油管应密封完好、无变形;若原井井下油管、油管挂、井口满足以上要求,则可以不动管柱直接转柱塞气举;若不满足条件,则需要作业更换管柱再转柱塞气举。
4.1.4千米井深气液比要求:
油套连通时,生产气液比宜不小于(200m/m)/1000m;油套不连通时,生产气液比宜不小于(1100mF/m)/1000m。
4.1.5压力要求:关井套压恢复值宜不小于1.5倍井口节流后压力。 4.2资料准备 4.2.1基础数据
地理位置、投产日期、完井方式、原始地层压力、当前地层压力、井底温度、井口温度、人工井底、最大井斜、历次井下作业等情况,参见附录A。 4.2.2井身结构
套管层序、油管尺寸、油管挂尺寸、油管鞋深度和井斜数据。 4.2.3 井下工具
名称,型号、规格、下人深度,封隔器安装深度和油套管连通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