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060.30 CCS J 98
C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1733—2022
有机热载体残炭测定法 充氮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residue of
organic heat transfer fluids-Nitrogen charge method
2022-10-12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33—2022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方法概要 5 载气 6 仪器 7 样品和样品管称量及处理 8 测定步骤 9 计算 10 注意事项 11 精密度 12 报告
1
GB/T 4173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
院、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湖南慢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中能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骄凌、赵静波、林骥华、周英、胡月新、马铭潞、张文品、朱自强、徐晖、吴朝阳。
I
GB/T41733—2022
有机热载体残炭测定法 充氮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充氮状态下有机热载体残炭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未使用有机热载体和在用有机热载体的残炭测定,残炭质量分数范围为0.01%~
10.0%。
本文件不适用于硅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979-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 GB/T24747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 HG/T3115 5硼硅酸盐玻璃3.3的性能
3术语和定义
GB/T247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热载体 organicheattransferfluid 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
3.2
未使用有机热载体unusedorganicheattransferfluid 尚未注入传热系统使用的有机热载体产品。
3.3
在用有机热载体 organic heat transfer fluid in use 已经注入传热系统使用的有机热载体。
3.4
残炭 carbonresidue 将样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热,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
4方法概要
在样品管中加人待测样品,在焦化炉内充氮状态下,按规定的温度程序升温至500℃,反应生成的易挥发性物质由氮气带走,以残留物占待测样品的质量分数计算残炭值。
5载气
本实验所用载气为氮气,纯度不低于99.99%,质量应符合GB/T8979的要求。用双级调节器后提供压力为140kPa~200kPa的氮气。
1
GB/T41733—2022
6仪器 6.1残炭测定仪
主要装置为:焦化炉、热电偶、温度显示和程序控制微机、废液收集器等,主机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焦化炉内为圆柱形燃烧室加热腔,直径87mm,深105mm,能够以10℃/min~40℃/min的加热速率将其加热到500℃,内有一个内径13mm的排气孔,燃烧室内腔用预热的氮气吹扫(进气口靠近顶部,排气孔在底部中央);燃烧室内置热电偶或热敏元件,在靠近样品管壁但又不与样品管壁接触处进行探测;燃烧室带有一个可隔绝空气的绝热盖;加热反应产生的蒸气冷凝物绝大部分可通过排废管直接流人位于焦化炉底部可拆卸的收集器中。
单位为毫米
$95±3 $87±3
13
$13±1
标引序号说明:
内圆柱形壳体(1.6mm厚); 10 外圆柱形壳体(1.6mm厚);
炉盖(有些残炭仪的炉盖分为绝热盖和密封盖); -陶瓷圆环;保温层;顶塞(不锈钢球面);焦化炉;直径为1mm的进气口(12个);加热盘管剖面;燃烧室加热腔;
9
5
圆形加热盘管两组(每组700W);
11 12- 绝缘保温材料(两层); 13- 热电偶导线; 14- 氮气进气管; 15- 不锈钢排废管(连接废液收集器); 16 温度显示和程序控制微机。
5
N
9
图1残炭测定仪主机结构示意图
2
GB/T 41733—2022
6.2样品管
用硼硅玻璃制成的平底管,如图2所示。材质应符合HG/T3115的要求,样品管规格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样品管:外径12mm,高72mm,壁厚1mm; b)大样品管:外径20mm,高72mm,壁厚1mm。
单位为毫米
0
-
72±3
a) 小样品管
6'0于
S0王81
72±3
b)大样品管
图2样品管
6.3样品管支架
由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圆柱体,直径76mm,高度17mm,架底有3个分布均匀的支脚,用来在焦化炉内腔中心定位;3个支脚形成的外圆直径82mm,既便于支架放在焦化炉内腔中心,又与腔体间有一定缝隙;各管孔应按顺序编号。仪器应配置2种规格的样品管支架,其中一个用于小样品管,柱体上均匀分布12个放置样品管的孔,每个孔深13mm,直径13mm,均匀排在距周边约3mm处;另一个用于大样品管,柱体上均匀分布6个放置样品管的孔,每个孔深13mm,直径21.5mm,均匀排在距周边约2mm处,形状如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82±2 $76±2 $23~$40
3±0.
10±0.3 13±0.3
6
a)小样品管支架图3样品管支架
GB/T41733—2022
单位为毫米
$82±2 Φ76±2 Φ23±2
18.0±0.3 21.5±0.3
b)大样品管支架
标引序号说明:
样品管架的支脚,3个;均匀分布的放样品管的管孔;
1- 2-
3- 样品管架;
一不锈钢手柄;一小螺钉。
5-
图3样品管支架(续)
6.4其他仪器和器材 6.4.1感量为0.1mg的分析天平。 6.4.2玻璃棒、医用塑料薄膜手套和一次性吸管。 6.4.3干燥器。
7样品和样品管称量及处理
7.1将样品管清洗干净,小样品管置于烘箱内,维持150℃~300℃烘干3h以上,大样品管置于500℃高温炉中灼烧2h以上,取出后放人干燥器冷却备用。实验室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5%时,用于测定未使用有机热载体的大样品管宜在使用当天灼烧。 7.2在取样和称量过程中,应避免沾污样品管(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或镊子夹等方式拿取样品管),以减少称量误差。 7.3称量洁净干燥的样品管(称准至0.1mg),记录其质量(m1)。 7.4充分摇匀待测样品,按表1的要求,用一次性吸管吸取适量样品,滴入到已称重的样品管底部(应避免样品沾壁),然后称量(称准至0.1mg)并记录其质量(m2)。 7.5对于运动黏度测定值超过GB/T24747规定的,停止使用质量指标值,且呈黏稠状的样品,若不易摇匀的,可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用玻璃棒直接把样品粘加到样品管底部后称量。 7.6把装有样品的样品管称量后放入样品管支架上,根据指定的标号记录每个样品对应的位置。
表1样品量及称样精度
样品种类
样品管
预估残炭值(质量分数)/%
样品量/g 0.4~0.6 1~2 7~8
≥1.0 <1.0 <0.1
黑色不透明液体
在用有机热载体 半透明液体或不透 小样品管
明深色液体
未使用有机热载体 4
大样品管
澄清透明液体
GB/T41733—2022
8测定步骤
8.1仪器准备
8.1.1检查氮气瓶,阀门和流量指示正常,并保证瓶中有足够用于试验的氮气量。 8.1.2检查仪器底部的废液收集器(必要时需将其中废液倒掉后再放回),确保连接完好;检查排气管已连接。 8.1.3检查炉盖,保证其密闭性和清洁性;检查焦化炉内腔边缘是否有杂物,如有应进行清洁,然后盖回盖子。 8.2样品测定 8.2.1开启残炭测定仪开关,在焦化炉温度低于100C时,用挂钩把装有样品的样品管支架放人焦化炉内,盖好炉盖,并确保密闭。 8.2.2打开氮气瓶气阀,以流速为600mL/min的氮气流吹扫至少10min。然后把氮气流速降到 150mL/min,并以10℃/min15℃/min的加热速率将焦化炉内腔加热到500℃。 8.2.3保持焦化炉内腔温度500℃士2℃并恒温15min,然后自动关闭加热电源。再次将氮气流速调节至600mL/min,在氮气吹扫下使炉温降到250℃以下,用挂钩把样品管支架取出,立即将其放人干燥器,停止氮气吹扫。 8.2.4观察样品管,如果样品管中残留物起泡或管外壁有溅出物,该试验应作废,重新测定。
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样品含水。可先在减压状态下慢慢加热,随后再用氮气吹扫以赶走水分;另一
种方法是减少样品称量。
8.2.5待样品管冷却到室温,进行称量并记录其质量(m:)。 8.2.6如需进行下一次试验,可打开炉盖,让其自然快速冷却。当焦化炉温度冷却到低于100℃时,可开始进行下一次试验。试验结束,关闭仪器开关和氮气瓶气阀。
9计算
残炭质量分数X按公式(1)计算:
X = m3二m1 × 100%
.....(1)
m2-m1
式中: X残炭质量分数; mi 空样品管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空样品管的质量加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 空样品管的质量加残炭的质量,单位为克(g)。
10注意事项
10.1由于空气(氧气)的引人会随着挥发性焦化产物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爆炸性混合物,所以在加热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打开焦化炉盖子。在冷却过程中,只有当炉温降到低于250℃时,方可打开炉盖。 10.2测定过程中,无论加热或冷却都应通入氮气,当炉温降到低于250℃并取出样品架后,才可停止通氮气。 10.3残炭测定仪应放在实验室的通风柜内,以便及时排放废气,也可将焦化炉排气管接到实验室排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