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

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11:48:45



推荐标签: 薄片 薄膜 塑料制品 方法 1038 气体 试验 差压 部分

内容简介

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 ICS 83.140.10 CCS G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38.1—2022
代替GB/T1038—2000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
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gas-transmission rate-
Part 1:Differential-pressuremethods
(IS015105-1:2007,M0D)
2023-05-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038.1—2022
一删除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湖南航天远望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华
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宏裕新型包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丽水蓝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广州标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华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博、沈传熙、赵凯、彭疆、王汉利、郝文静、蔡琨、邓锐、张凤波、卢军、范能全、 邵德花、谭金、刘岭、王帆、邹江、韦丽明、梁雁扬、林华杰、胡伟、陈欣、李田华、吴磊、白泽清、王峰、 李汪洋、王蕾。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70年首次发布为GB/T1038一1970,200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 GB/T 1038.1—2022
引 言
随着塑料薄膜和薄片生产水平与质量控制要求的提升及检测仪器技术的进步,GB/T1038一2000 的技术指标及结果表示已无法满足当前塑料制品加工水平与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根据我国材料阻隔性发展方向,将测定气体透过性的两种常用方法一 一差压法和等压法纳入其中,使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GB/T1038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差压法。目的在于确立在差压条件下,塑料薄膜和薄片以及多层结构材料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法-—压力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 第2部分:等压法。目的在于确立在等压条件下,塑料薄膜、薄片、共挤材料、塑料涂覆材料和层压板等材料气体透过性的两种试验方法一一库仑传感器法和气相色谱法。
Ⅱ GB/T1038.1—2022
空,然后对高压腔抽真空。将试验气体充人抽真空后的高压腔,试验气体经试样渗透进入低压腔。通过监测低压腔的压力增加或通过气相色谱仪来得到试样的透气量。
5试样
5.1试样应具代表性,厚度均匀,无褶皱、折痕、针孔等缺陷。试样面积应大于渗透腔的气体透过面积,并且能够密闭地装夹在渗透腔上。 5.2除非另有规定或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应测试三片试样。 5.3标记出面向试验气体的试样面。
注:原则上,建议试验与实际的使用条件完全相同,比如对于包装材料,气体是从内向外渗透,或从外向内渗透。 5.4按照GB/T6672测量每片试样的厚度,单位为微米(μm)。在整个试验面积上测量不少于5个点,记录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结果精确至1μm。
6仪器、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
本文件附录中描述了两种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附录A:压力传感器法;附录B:气相色谱法。
7试验结果表示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结果以所有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精密度
由于没有得到不同实验室的数据,本试验方法的精密度未知。一且获得不同实验室的数据,后续版本中将增加精密度表述。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 a)本文件编号; b) 所用的试验方法(压力传感器法或气相色谱法); c) 识别所用仪器的必要信息(品牌、制造商等),包括当使用压力传感器法时,压力传感器的类型; d) 识别被测试样的必要信息; e) 被测试样的制备方法; f) 朝向试验气体的试样面; g) 所用气体的压力、组成及纯度; h) 每片试样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 i) 被测试样的数量; j) 试样状态调节的详细信息; 2 GB/T1038.1—2022
k) 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 试验温度和湿度; m)有效渗透面积; n) .试验结果; o) 试验日期。
3 GB/T 1038.1—2022
附录A (规范性)压力传感器法
A.1概述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各种塑料材料的气体透过性。 A.2仪器与材料 A.2.1概述
使用压力传感器测定气体透过性的仪器示意图见图A.1。该仪器由渗透腔、压力传感器、进气装置、腔体积控制装置和真空泵组成。进气装置用于向渗透腔供应气体,气体在渗透腔中通过试样进行渗透,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透过试样的气体引起的压力变化。 A.2.2 2渗透腔
渗透腔应由上腔(高压腔)和下腔(低压腔)组成,具有固定的渗透面积。高压腔应有进气口,低压腔应与传感器相连。渗透腔与试样接触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装样后不应漏气。气体渗透区域的直径在 10mm~150mm之间。
A.2.3 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应能够测定低压腔的压力变化,灵敏度应不低于5Pa(0.038mmHg)。应使用无水银真空表、电子隔膜式传感器或其他合适类型的传感器。 A.2.4进气装置
从进气装置将试验气体导入高压腔。进气装置为存储气体的储气罐,配置有灵敏度不低于100Pa (0.75mmHg)的压力表。储气罐容量应足够大,以使高压腔的压力不会因为气体渗透而下降。 A.2.5腔体积控制装置
为扩展气体透过率测试量程,低压腔的体积可通过腔体积控制装置,比如附加的储气罐或转换接头进行调节。 A.2.6气体
优先选用纯度高于99.5%的试验气体。经相关各方协商一致,可使用其他纯度的试验气体。 A.2.7真空泵
选用能使低压腔真空度低于10Pa(0.075mmHg)的真空泵。
4
上一章:GB/T 16622-2022 压配式实心轮胎规格、尺寸与负荷 下一章:GB/T 10824-2022 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GB/T 1038.2-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等压法 GB∕T 19789-2021 包装材料 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 库仑计检测法 GB/T 19789-2021 包装材料 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 库仑计检测法 GB/T 30412-2013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湿度传感器法 GB/T 37841-2019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穿刺性测试方法 GB/T 37841-2019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穿刺性测试方法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杯式增重与减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