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境工程>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模型建构、实证检验和管制政策

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模型建构、实证检验和管制政策

资料类别:环境工程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7.5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5-04 12:26:20



推荐标签: 模型 管制 公众 建构 实证 机理 内在 资源节约 机理 管制

内容简介

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模型建构、实证检验和管制政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王建明专著的《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模型建构、实证检验和管制政策》专门针对公众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相应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垃圾污染)问题,对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试图解决以下三组问题:①什么是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分类维度和绩效影响是什么?②公众为什么实行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影响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作用机理是什么?③引导公众转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需要什么样的管制政策?如何制定管制政策以引导公众转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如何实施管制政策以引导公众转向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基于这些思考,本书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基本理论问题(即解决以上第1组问题),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包括影响因素、管制政策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即解决以上第2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管制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并为政府制订管制政策提出基本思路(即解决以上第3组问题)。本书先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探索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内在机理轮廓,建构相应的探索性理论模型,然后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检验各影响因素对行为的作用效应,从而进一步验证上述探索性模型。质化研究主要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包括面对面访谈和网络在线访谈两种形式)方法收集原始资料,共选择了56个受访者,获得16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对访谈资料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时,主要采用扎根理论这一探索性研究技术。即在系统收集经验资料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发掘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理论。量化研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主要在重庆、武汉、杭州三个城市进行,共获得有效问卷1910份,剔除学生问卷,实际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共1330份。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时,先考察公众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总体状况,接着检验资源节约与循环回收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心理意识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进行检验,最后着重检验特定情境变量的调节效应。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研究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研究的现实背景
第三节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创新
第二章资源节约行为及其内在机理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影响资源节约行为的人口因素
第二节影响资源节约行为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资源节约行为的内在机理理论
第四节资源节约行为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三章质化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一节质化研究设计
第二节资料收集方法
第三节资料分析技术
第四章资源节约行为及其内在机理的质化研究
第一节开放式编码
第二节主轴编码
第三节选择性编码
第四节质化研究结果
第五章量化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和样本分析
第一节量表发展和问卷设计
第二节调查过程和问卷回收
第三节样本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第六章资源节约行为及其内在机理的量化检验
第一节资源节约行为的总体特征检验
第二节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因素检验
第三节意识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检验
第四节特定情境变量的调节效应检验
第七章实证研究结论和管制政策思路
第一节质化研究结论
第二节量化检验结论
第三节管制政策思路
第四节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一本研究的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二本研究的公众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资料的开放式编码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章:湿地修复工程:上海大莲湖模式 下一章:工业有机废气紫外:生物联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相关文章

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理论与政策:利益相关主体回收行为分析的视角 循环经济视角下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机理与路径选择研究:以煤炭产业为例 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中国市民环境关心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贵阳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 企业价值提升的机理与路径:基于中国建筑企业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证研究 轻工重点行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研究 黑河中游水资源利用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和性别平等研究 汽车相关能源、环境和交通政策研究:混合CGE模型的构建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