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境工程>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研究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研究

资料类别:环境工程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6.7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5-04 16:25:36



推荐标签: 生态 空间 发展 研究 城市群

内容简介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三角地带,面积约为522.87平方公里,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绿肺”,国家不可多得的生态绿地资源。《珠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划·建设丛书: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研究》主要阐述了生态绿心地区的发展理念与功能定位及该地区的生态整合、空间整合、产业整合、设施整合、机制整合五大空间发展战略和未来发展远景。《珠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划·建设丛书: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研究》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1 生态绿心地区概况
1.1 环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历程
1.2 生态绿心地区区位
1.3 生态绿心地区范围
1.4 生态绿心地区主体功能分区
2 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认知
2.1 时代背景
2.2 现状条件
2.3 相关规划
2.4 案例借鉴
2.5 焦点问题
3 理念与定位
3.1 规划理念
3.2 规划目标
3.3 功能定位
3.4 主要指标
3.5 规划重点
3.6 研究框架
4 生态整合——构建复合生态系统
4.1 区域背景
4.2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4.3 生态格局
4.4 生态功能区划
4.5 生态保护
4.6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4.7 生态服务功能
4.8 典型生态建设模式
4.9 环境功能分区
4.10 历史文化保护
4.11 生态发展策略
5 空间整合——塑造绿色空间形态
5.1 空间定位
5.2 空间特色构想
5.3 空间发展模式
5.4 空间结构
5.5 城乡空间聚落
5.6 功能分区
5.7 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5.8 土地利用
5.9 空间管制
5.10 空间发展策略
6 产业整合——发展高端低碳产业
6.1 SWOT分析
6.2 发展思路与目标
6.3 产业准入
6.4 产业分类
6.5 产业项目库
6.6 产业空间布局
6.7 旅游业
6.8 农村产业
6.9 产业发展战略
7 设施整合——统筹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8 机制整合——探索整体最优化调控机制
9 发展远景——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桃花源
上一章:生态之路:中新天津生态城五年探索与实践 下一章: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相关文章

不同经济区域环境污染特征比较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长三角、长株潭、白银为例 长株潭城际铁路开滨区间盾构施工技术(二)工程总体设计 长株潭城际铁路开滨区间盾构施工技术(八)盾构机到达施工(下) 长株潭城际铁路开滨区间盾构施工技术(九)隧底结构、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方法、工艺及技术措施(上)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产业再塑——唐山市丰南区-农业公园-发展构想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煤矿区生态环境累积效应研究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 城市形态·演变与发展:厦门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