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石油石化>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及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为例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及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为例

资料类别:石油石化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9.0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4-20 15:42:04



推荐标签: 构造 演化 沉积 应用 研究 地区 盆地 东北 为例 塔里木盆地 史研究 演化史 北缘 孔雀河 东北 地区

内容简介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及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为例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及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为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简述了叠合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的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古温标及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构造热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对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和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研究区海相油气藏成藏模式和控制因素。
目录
第一章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及应用 5
第一节 现今地温场研究及应用 5
一、现今地层测温 5
二、岩石热导率 5
三、大地热流 6
四、深部热结构 7
五、现今地温场研究实例 7
第二节 古地温场恢复方法 27
一、地球动力学模型法 28
二、古温标法 31
第二章 低温构造热年代学研究进展 50
第一节 (U-Th)/He热定年法及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中的应用 50
一、实验原理 50
二、实验方法 50
三、数据解释 52
四、影响磷灰石(U-Th)/He定年的因素 52
五、应用实例 53
第二节 低温构造热年代学研究进展 59
一、裂变径迹定年技术研究进展 59
二、(U-Th)/He定年技术及研究进展 60
三、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在叠合盆地热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61
第三章 区域构造地质特征与地层系统 66
第一节 区域构造地质特征 66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66
二、深层构造特征 67
三、基底特征 71
第二节 地层划分及对比 72
一、上元古震旦系 72
二、下元古界 75
三、上古生界 81
四、中生界 83
第四章 构造特征及盆山构造演化 85
第一节 构造变形特征 85
一、不整合面及其反映的构造运移 85
二、库鲁克塔格断隆构造变形特征 89
三、盆地内构造变形特征 95
第二节 盆山关系及隆升历史 104
一、库鲁克塔格断隆与两侧盆地关系 104
二、裂变径迹资料提供的隆升年代及期次证据 107
第三节 孔雀河地区盆山构造演化 116
一、孔雀河地区古构造演化 116
二、盆山隆坳迁移规律 121
第五章 盆地热演化史及生烃历史 126
第一节 沉降史分析 126
一、剥蚀厚度恢复 126
二、盆地沉降史分析 132
第二节 热演化史恢复 140
一、盆地现今地温场 140
二、孔雀河地区热演化史恢复 140
三、孔雀河斜坡与焉耆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对比 149
第三节 烃源岩热演化史与生烃史 152
一、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 152
二、烃源岩热演化史与生烃史 157
第六章 典型油气藏解剖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160
第一节 典型油气藏解剖 160
一、英南2气藏 160
二、孔雀1井气藏 162
第二节 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164
一、有机质热成熟度法 165
二、圈闭形成法 166
三、流体包裹体法 166
四、粘土矿物同位素年龄法 169
第三节 孔雀河地区油气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 170
第四节 成藏控制因素 172
第七章 盆山演化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及有利区带预测 174
第一节 盆山关系及演化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 174
一、对构造格架及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 174
二、对烃源岩及储盖层的控制作用 175
三、对生烃、成藏史的控制作用 176
第二节 油气系统划分及评价 177
一、评价原则 177
二、油气系统划分 177
三、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 178
四、中生界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190
五、有利勘探区块及目标 195
上一章:川西致密砂岩气藏预测技术 下一章:美国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论文集

相关文章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与油气地质: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为例 中中新世中亚构造抬升驱动气候干旱化:以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江尕勒萨伊剖面为例 基于日尺度的非冰期水面蒸发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北缘为例 构造活动对冲积扇及其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冲积扇为例 中国及邻区沉积盆地群结构与构造演化探讨——来自长剖面的研究对比 松辽盆地民东地区地层划分及沉积环境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