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期(总第127期)
江西建材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研究
张朝根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安徽合肥230031)
施工技术
摘要: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作为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基坑的变形监
测将更为重要,要不断改善监测方法、监测的内容和提高精度,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调:基坑工程监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面对的困难挑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容易被人所忽视的基坑变形问题,更是频频成为危害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潜在杀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稳定地进行,对于基坑变形间题的研究,尤其是基坑变形监测
间题更成为建筑工程研究工作者争相研究的课题。 1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意义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的系统工程,施工应遵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规定,确保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国的土体和相邻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
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基坑变形监测措施的实施
基坑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基坑的围护结构、相关的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情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的建(构)筑物、周边的,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等。但监测的重点主要是基坑开挖空期间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基坑周边的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地下管线变形程度等,在监测工作内容的安排和实际监测过程中,根据工程的不同,应抓住重点,紧紧围绕
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这一目的展开。 2.1监测点的布置及仪器的理设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基坑降水及土体开挖的影响区域,略大于两倍的基坑深度,且布设合理才能经济有效。在确定测点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坑位置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患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原则上,能预埋的监测点应在工程开工前埋设完成,并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各项静态的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位移的观测点应直接安装在被监测的物体上。测斜管(测地下土体、图护结构的侧向位移)的安装,应根据地质情况,埋设在那些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般沿平行于围护结构方向按20~30m的间距布设;围护桩体测斜管的安装一般应在围护桩瓷灌时放人;面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分以下四步骤进行:(1)在预定方数据
的测斜管埋设位置钻孔。根据基坑的开挖总深度,确定测斜管孔深,即假定基底标高以下某一位置处支护结构后的土体侧向位移为零,并以此作为侧向位移的基准。(2)将测斜管底部装上底盖,逐节组装,并放大钻孔内。安装测斜管时,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分别与坑壁走向垂直或平行。管内注人清水,沉管到孔底时,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空欧内由下雨上逐段用砂填实,固定测斜管。(3)测斜管固定完毕后,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洗干净,将探头模型放入测斜管内,沿导槽上下滑行一遮,以检查导槽是否畅通无阻,滚轮是否有滑出导槽的现象。由于测斜仪的探头十分昂贵,在未确认测斜管导槽畅通时,不允许放人探头。(4)测量测斜管管口坐标及高程,傲出醒目标志,以利保护管口。现场测量前务必按孔位布置图编制完整的钻孔列表,以与测量结果对应。基坑在开挖前其基坑所在位置必须降水,面基坑所在位置地下水位降低以后,势必引起周围地下水向基坑所在位置汇流,地下水的流动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索,所以地下水的观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内容,水位观测管的埋设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在含水量大和渗水性强的部位,在紧靠基坑的外边,按20~30m的间距沿基坑边埋设,埋设方法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分层沉降管的埋设也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埋设时须注意波纹管的铜环不要被破坏;在一般情况下,铜环每一米放一个比较适宜,基坑内也可以用分层况降管来监测基坑底部的回
弹,当然基坑的回弹也可用比较精密的水准测量法解决。 2.2蓝测频率
(1)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次数以1次/天为宜,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时应加大监测的频率。(2)基础底板施工完工后可减少至1次/3天,基坑土方回填后停止监测
逐查的方法及记录分析 2.3
巡查主要依靠肉眼凭经验观察判断出对基坑施工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有效信息资料,同时也可与摄影摄像仪器及量尺、钎锤等简单工具配合开展。每一次巡视检查均应对自然环境、基坑检查情况作以全面详细的记录整理,并同当天监测数据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以备一且有异常状况出现能够适时有效地与总包技术质量部人员及时沟通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理措施。
基坑监测数据获取
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