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卷第5期 2013年10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Vol.40,No.5 Oct.,2013
辽西九佛堂组建组剖面的地层划分及相关问题
王宇林姚毅张呈彬赵承佑陆胜赵博王楚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新123000)
提要:针对辽西九佛堂组目前的多种划分方案及相关间题,通过对位于小孤山一旧烧锅的九佛堂组建组剖面的重新测量,在兼顾岩相组合和喀左盆地九佛堂组其他剖面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以凝灰质岩石组合作为标志层组,将九佛堂组建组剖面划分为一、二、三、四段。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该削面九佛堂组以粉砂岩、泥质岩为主,其间夹众多极薄层状灰岩或混泥灰岩;自下面上具有滨浅湖相、深湖相夹浅湖相、浅潮相的沉积演化特征。小孤山一旧绕锅剖面与九佛堂组其他面的差异性表现在碎屑岩的粒度总体较细,未见湖泊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在二段下部发育3层中、薄层状硅化凝灰岩;九佛堂组建组削面未出露九佛常组四段上部和五段。为全面认识九佛堂组,建议在建组剖面的基础上引人辅助剖面,并推荐回民沟一平房东沟剖面、付杖子一烧锅街剖面或张麻子沟一桃花池剖面分别作为九佛堂组段、四至五段的辅助剖面。
关键调:岩石地层;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建组剖面;地层划分;辽西喀左盆地
中图分类号;P534.53;P539.2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辽西下自垩统九佛掌组因发现囊龙类1-)、离龙类4、恐龙5、反鸟类67)、昆虫、狼鳍鱼等珍稀化右而享普中外。但遗感的是至今对九佛堂组的划分及相关间题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分歧。
远藤隆次于1934年创立九佛堂统,创名地点在辽西喀左九佛堂村附近,自上而下分为砾岩层、绿色页岩层、含油页岩层、绿色页岩层、含油页岩层和基底砾岩层。九佛堂组由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创名,将其含义厘定在原九佛堂统底部,与现在九佛堂组下部大致相同网。
九佛堂组正层型剖面位于喀左县九佛堂村例,
由辽宁区测队手1964年重新测制,并指出九佛堂组与下伏义县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将该剖面九佛堂组分为21层,没有划分段,从描述内容来看,没有远赚隆次所划分的上部称岩段,但注明未见其(即没有控制九佛堂组上界),地层总厚>2118.4m(包括近顶部212.50m的第四系覆盖部分)。王五力等在相同地段(自九佛堂小孤山至旧烧锅后山)再
收稿日期:2012-1102;改回日期:201303-18
文章编号:10003657(2013)05-1523-08
测剖面,将九佛堂组划分为下段—凝灰质砂页岩段,厚为123.77m;上段—砂页岩、砂泥岩段,厚为1494.82m;九佛堂组之上为沙海组,厚度>26.99 m,剖面总厚度>1645.58m。
由于对九佛堂组建组剖面的认识存在分歧,兼九佛堂组建组剖面上部地层出露不全,在实际应用中,对喀左盆地及邻区九佛堂组内部的划分方案有较大差别。如辽宁省地质矿产期查开发局和李亚平等将辽西地区九佛堂组划分为一、二、三段M14;王宇林等将喀左盆地九佛堂组划分为一、二、三、四段,并指出在九佛堂组四段之上还有一砂岩、砾岩段,暂作存疑的沙海组11。
显然,从建组剖面详细研究人手,并与其所在喀左盆地的其他地段的九佛堂组发育特征进行比较,是深人和全面认识九佛堂组面貌的正确途径。
笔者在近几年对喀左盆地九佛堂组的地质调查中,自九佛堂村东北小瓶山南坡(坐标:E119°40°16", N41°00°08")向南东方向至旧烧锅村北(坐标:
基金项目;辽河石油勘探局项目(20071130)和辽河石油分公司项目(20101222)资助。
作者第介:王宇林,男,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况积学、矿产勘查领域的敏学和研究工作;E-mall:wylgd@126.com。
http://geochina.cgs.gov.cn中国地质,201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