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秦岭石人山岩块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秦岭石人山岩块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09.9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27:4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秦岭石人山岩块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第37卷第2期 2010年4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Vol.37,No.2 Apr.,2010
秦岭石人山岩块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陈泽超黄文成张浩然张华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激合肥230009)
提要;通过对石人山岩块进行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分析,总结出在洛南一栾川断裂带的影响下,该岩块的变质一变形特征,并隔述其变化规律。石人山岩块的南部边缘发育有一套混合岩带,褶皱强烈,基性岩条带十分清晰。岩石的变质程度由南向北逐断变浅,从低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的片岩到片麻岩,再到花岗岩,暗色矿物逐渐减少,与花岗岩星过渡关系;由南向北,随着远离断裂带,岩石结构由碎裂结构向变晶结构一变余结构变化;岩石构造由片状构造向片麻状构造一变余构造变化,变质程度总体是由强变弱、连续的渐变过程;石英的重结晶型式和边界形态、长石变形情况显示:路南一栾川断裂带和石人山岩块岩石的变质温度范围在300~550℃C,属中温条件;由于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出现温度的非协调现象;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的分维数为1.332~1.243,从咨南一案川断裂带往北,随着远 00809 率越大,远离断裂带应变速率逐渐减小。
关键调:构造矿物学:岩石有限应变:流变学:递进变形;秦岭造山带
中图分类号:P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0)02-0347-10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著名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目前,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手段,在案岭造山带的结构、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1-4;但区内精细的构造过程,岩右的变质一变形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尤其是大型剪切带对岩石变质-变形的干涉作用的研究,尚显不足。
石人山岩块是出露在秦岭北缘的一个独立的、岩性复杂的地质体,主要岩性有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片麻岩、混合岩和糜棱岩等14,呈带状分布,在早期区域地质调查和花岗岩体遥感解译中曾被划分为各自独立的构造地层单元,但缺乏有力的证据。近期的野外观测发现,该岩块岩石的变质程度由南向北,随着远离断裂带逐渐变浅,从中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片岩、糜棱岩→片麻岩→花岗岩;岩石结构由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变化;岩石构造由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收稿日期;200908-20;改固日期:2010-03-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097,40772131)资助。
变余构造变化,总体显示由强变弱的连续、渐变过程,各类变质岩带之间并未有明显的界线。石人山岩右块递进式变质一变形的规律,显示出结晶岩石的变质-变形强度与构造活动和应力作用的强度有密切关系,对进一步认识变质岩的成因和新生矿物的结晶机理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石人山岩块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分析强变形带及其附近岩石变质-变形规律,探讨矿物、岩石对构造作用和动力学的响应,为揭示秦岭造山带内强变形带及其附近岩块精细的构造物理过程提供资料。
1石人山岩块的地质特征
秦岭造山带东西向横互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大陆造山带;在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以不同的构造体制演化,具有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秦岭造山带地表地质包含有各个时代,多种组合的岩石地层
作者简介;任升蓬,女,1963年生,副教授,从事矿物学,岩石学教学和研究;E-mail:ren_otus126.com。万方数据
上一章:张家界地区风化壳的性质与夷平面形成环境 下一章: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与储层特征

相关文章

南海重力异常特征及其显著的构造意义 闽西北罗古岩岩体印支期年龄的厘定及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的特征、属性及其研究意义 云南禄劝县朗茂二叠纪玄武玢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对高钛玄武岩成因的指示意义 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新近系砾岩层砾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西藏玛依岗日地区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南祁连化石沟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乌马营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