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卷第3期 2016年9月
文章编号:10056157(2016)030169-6
安徽地质
GeologyofAnhui
Vol.26 No.3 September 2016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江来利,胡召齐,朱强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微合肥230001)
摘要:在前人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在该区的工作,以新的铬石U-Pb年龄为依据,论述了皖南构造带的组成、前南华纪基底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以构造变形特征为依据,将皖南构造带分为3个构造分区,论述了各个分区的总体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最后,概述了皖南构造带从晋宁期到燕山期的构造演化。
关键调:皖南构造带;构造特征;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P542
0引言
文献标志码:A
U-Pb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江南对冲带相临,东南以皖浙边界断裂
皖南构造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古陆获得了大量较为精确的同位素带与浙西冲断褶皱带相连(图1)。
2皖南构造带的组成
段,是在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变质年龄,结合这些年龄的岩石地球化
基底形成基础上,经早古生代裙皱学和沉积学研究,取得了该区主要抬升和中生代陆内构造作用等多阶岩石地层单位及侵人岩的时代及其
2.1区域地层
皖南构造带主要由前南华纪浅
段构造演化形成的构造带。江南造形成构造背景的新认识。目前,包变质岩组成,蓝田向斜及临溪向
斜出露有南华纪一早古生代地层,
山带的构造属性和构遵演化一直受括皖南地区在内的“江南古陆”已
到地质学家的关注。最早,黄波清
逐渐被认为是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新
在体宁一款县盆地零星分布有晚古
元古代造山带。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生代一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及中侏罗
先生将扬子东南部从桂北、黔东、经湖南到赣北至皖南的元古代浅变
研究成果,结合作者近年在该区的
世一晚自垩世陆相地层。 2.1.1基底浅变质地层
质火山-沉积岩分布区称为“江南
工作,较系统论述了皖南构造带的
古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组成、变形特征和构造演化学家开始用板块构造理论探讨这个1大地构造背景
地区的大地构造。80年代初,郭令
皖南浅变质岩的层序和时代还存在争议。根据新一轮《安徽省区
皖南构造带所属一级构造单元
域地质志》,皖南浅变质岩系分为
智等提出江南古陆是元古代岛弧褶为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
下部的溪口岩群与款县岩群和上部
皱系。许靖华(1987)提出华南是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以钦杭结合造山带,把江南古陆解释为由中生带与华夏陆块相邻,主要由一套浅
的历口群与昱岭关群。溪口岩群与款县岩群总体为一套由浅绿色为主
代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巨厚火山-白
的深灰色片岩、板岩、千枚岩、千
带。80年代末,以板块理论和现代沉积岩系及时代相当的侵入体所构
枚状粉砂岩等组成的地层,其中含有火山碎屑沉积或火山岩亚层。其
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的区域地质调查成,它呈弧形跨越了桂北、黔东、
为认识这套浅变质岩的沉积环境、
湘西、湘北、赣北、皖南和浙北的
中歙县岩群的西村岩组底部出露有
较为完整的由变质橄榄岩类、辉长
构造格架、构造演化等提供了重要广大区域。皖南构造带即江南造山车
带东段的安徽部分。皖南构造带北岩、具枕状构造的细碧-角斑岩及
的基础地质资料。本世纪初以来,
由于LA-ICP-MS及SHRIMP锆石以江南深断裂与扬子陆块前陆带的深海红色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套,收稿日期:2016-06-02
基金项自:安激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2012-G-38减果
作者简介:江来秋1957一),男,安徽款县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生代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