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250.2011
doi;10. 3969/j. issn, 1674-3636. 2011. 03. 247
地质学刊
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主陆超,注吉林,季磊
第35卷第3期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研究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求属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华北地区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一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2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通过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实际调套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对煤用的控制作用。
关键调:构造:待征;构造演化;徐宿地区;江苏;安徽
中图分类号:P542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1)03024704
巨大挤压应力以及北面丰沛降起、南面蚌埠隆起2 个东西向构造带阻挡诱发的旋转作用,使徐宿地区形成一个半圆形向前陆凸出的推激系,呈北北东向
徐宿地区大地构造属于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区内主要构造为徐宿弧形构造以及一些小的褶皱及断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研究了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本区不仅构造特征及位置特殊,而且具有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因此,该区的地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徐宿地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南边缘,是华北聚煤区的一部分,东以郏庐断裂与扬子地台相隔,西邻阜阳断裂带,南近华北南部古大陆边缘一秦岭一大别山造山带,北以丰沛断裂与鲁西隆起相连。南侧的秦岭一大别山带是位于华北古大陆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古大陆边缘演化、陆-陆碰撞、陆内俯冲、逆演-叠复等造山历程(王文杰等,1992)。区域基底构造格架受南、东两侧板缘活动带控制,为受郏庐断裂控制的近南北向(略偏北北东)褶彼断裂,早三叠世一晚侏罗世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斜向碰撞产生的
收稿日期:2011-0322;修订日期:2011-04-26;编辑:陆华
延伸的徐宿弧形构造(图1)(马公伟,1992)。
2
区域地层特征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区内基岩露头面
积很少,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区内基岩出露面积较小,多为第四系双盖。古老的结晶底基地未见揭示,盖层发育良好。自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至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了一套较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盖层,自下至上有青白口系刘老碑组、震且系、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要盖,其间缺失奥陶系上统至石炭系下统。盖层覆盖在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基底之上,可分为3个亚构造层,即青白口震且系、寒武一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下部的青白口震且系亚构造层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厚度自南东向北西逐渐减小,从而构成向北西减薄的楔状沉积体。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震且系均属一套滨、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组合,是华北板块东南缘独特的沉积类型。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2个亚构造层分别为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组成的稳定的上部盖层,微角度不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LKDZ07)资助
作者简介:王陆超(1986一),男,硕土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田构造、构造控煤及地质灾害预测等,E-mail:wle86@
126.com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