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皖南地区震旦系古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皖南地区震旦系古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47.6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6:47:5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皖南地区震旦系古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第22卷第2期 2012年6月
文章编号:1005 6157(2012)02 89 04
安徽地质
Geology of Anhui
Vol.22No.2 June2012
皖南地区震旦系古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陈冠宝1,张蓉,杨清和2
(1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合肥230601;2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杭南地区下震豆统蓝田组(相当于陡山沱阶)下部植物宏体潇层内发现古介形类化石是一个重大发现。它是已知古介形类产出的最低层位,将原初见予早寒武世地层梅树村阶底部下延至早震豆世地层陡山沱阶下部(时限前溯约130Ma)。文中根据古介形类化石的结构、构造、壳质及款体等特征,将其归予动物分类系统的Arthropoda一Crus-tacea—Ostracoida—Archaeostaidae—Sinogella (gen,nov.)—S. lantianensis (gen. et sp.nov.);并作为讨论Sinogella种族发生演化史的依据,认为在自热选择支配下古介形类历经具节胶一外套膜一几丁质外尧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尤以外套膜的出现最为重要,其功能是保护介虫干,继后,外套膜分泌几丁质外壳,形成新属种Sinogellalantianensis(gen。 et sp. nov.)等。
关键词:蓝田组;蓝田生物群;Sinogella(gen.nov.):袁互系;皖南地区
中国分类号:P534.41;Q913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80年代以前,将休宁组、雷公坞组(相当于南沱组)作为其下统,蓝田组和皮园村组为上统。根据全国地
皖南地区震且纪地层在休宁县蓝田镇一带早古生代地层周边成环带状分布(图1),由于其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各组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清楚,是我国南方震且系发育良好的地区之一。上世纪
Nh,
Nh,
小蒸
层委员会"的划分方案,现在的震且系是指雷公坞组以上之蓝田组和皮园村组。雷公坞组经安徽省岩石地层清理"后改用南沱组一名以与区域进行对比,代表
“雪球事件”的产物。
具全球对比意义的
N
s
草国
休宁县
黄山市
5 1915km
图1研究区地质图(左)和交通位置图(右)
Fig.1 Geological sketch (left) and location and access (right) of the study area
Nhx—南华系下统休宁组:Nhan一南华系上统南沱组;Z.l—震且系下统蓝田组;Zap震且系上统皮园村组;E--寒武系;+一侵入岩;☆一化石点位置
新方案中的震且系下统蓝田组,由于赋存有大量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皖南地区震旦纪蓝田植物群
宏体藻类化石,可能对揭示全球早期生物进化提供重地质调查与研究”时?,于休宁县蓝田镇附近的震且
要线索而备受国内外古生物学家3-9所重视。收稿日期:2012-01-15
系下统蓝田组(相当于陡山沱阶)下部碳质页岩中采
作者简介:陈冠宝(1951-),男,安徽风台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
①参加野外工作的还有董发兵,毕治国,齐敦伦等。
上一章:辽河三角洲翅碱蓬湿地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对碳的扣留 下一章: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相关文章

SY/T 5522-2019 介形类、微体腹足类、轮藻类化石分析鉴定方法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皖南屯溪地区发现晚侏罗世火山岩 晚白垩世介形类壳体稳定同位素尝试——以松科1井南孔样品为例 南祁连化石沟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与环境关系分析 庐枞盆地南缘黄马青组中含铀砂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音都西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