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卷第5期 2011年10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Vol.38,No.5 Oct.,2011
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巍钦廉1郑荣才2周刚2肖玲1
(1.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宝,四川成都610059)
提要;通过野外剖面测量、采样和室内鉴定,建立了甘溪削面泥盆系岩石学、吉生物学和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对甘溪剖面混盆系甘溪组风岩进行系统研究。本削面风琴岩沉积特征很典型,各种与风景流有关的沉积构造非常发育,可划分出近源和远源风暴流沉积2个类型。风累岩的发现有利于加深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风景岩的频紫发育,表明研充区在泥盆系沉积时,曾经处于易受到古大洋气候影响的低纬度区域,由于风累作用是瞬时间的等时性事件,风晕沉积序列可以作为"明显的等时意义"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因此,该项研究成果对重塑龙门山地区古海洋学、古气候
学的研究,对恢复古板块位置等都十分重要。关键调;风晕岩;泥盆系;龙门山;古海洋
中图分类号:P5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1)05-128207
风暴岩(tempestite)是在风暴影响下在海洋和水盆地中形成的沉积岩-。由于风睾岩特殊的沉积动力学特征和在古地理重建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国内、外沉积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沉积学工作者主要通过动力地层学分级法、遗迹学特征与沉积特征等方法,将风暴岩的研究应用到古环境重建、古气候恢复、古构造判别及地层对比之中。
国内对泥盆系风暴岩报道仅限于新疆、甘肃及江苏等地-,上扬子地区泥盆系风暴岩报道较少。笔者通过对龙门山泥盆纪地层的系统研究,在谢家湾泥盆系甘溪组中发现了典型的碎屑风暴沉积和混积型风暴沉积。本文拟对所发现的风暴岩进行沉积特征和成因类型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该区泥盆纪甘溪组古地理、古气候及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1地质概况
泥盆纪龙门山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北西边缘,沉积盆地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拉张伸展型开阔海湾盆地性质网。龙门山下泥盆统甘溪组谢家湾段剖面
收日期:2011-01-22,改回日期:2011-04-27 基金项目:国家青年基金(41002043)资励。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川县桂溪乡甘溪村(图1),该部面属手四川龙门山桂溪一沙窝子泥盆系国际标准剖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间。龙门山地区早泥盆世的谢家湾段沉积属于滨岸、陆棚环境阿,地层底部以含残积灰岩砾块的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岩与甘溪段顶部的灰岩分界,总厚161.1m。根据岩性特征,本次研究将谢家湾段细分为22个小层,各小层连续出露,沉积构造发育,生物化石丰富,但缺乏大型的生物建隆,自下而上具有以灰岩与泥岩互层混积为主,经砂岩与泥岩互层夹灰岩混积为主,至灰岩夹泥岩、砂岩混积为主的岩性变化和混积沉积特征。
风暴岩典型识别标志 2
风暴沉积作用这个突发高能事件,以其巨大的威力在沉积物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系列沉积构造,如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风暴浊流构造及风馨期后快速沉积构造等。研究区泥盆系反映风暴流沉积的沉积构造十分丰富,类型多样。其中,渠模(口袋状构造)、丘状交
作者简介;裂钦廉,男,1976年生,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与储层研究;E-mail:wql@oy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