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期
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
浅谈高密度审法探深测十洞溶洞的效果
陈进添
(福建省核工业二九四大队,浦城,353400)
255
摘要通过对高密度电法操测溶洞的野外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成果表示进行对比试验,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在数据处理、数据的图示方法和相应的解释结果。认为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图示方法可以提高高密度电法操测落洞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操测土、溶洞参数试验应用效果
土洞、溶洞等是石灰岩区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土洞是发育在覆盖土层中,由于松土充填或土层流失形成的;溶洞是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土、溶洞构成的地基因承载能力低、易下沉、滑动、塌陷等对工程建设有严重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之前有效地探测石灰岩地区土洞、溶洞的埋深、规模、形态及填充物分布特征,对工程建设十分重要。由于土洞和覆土、溶润和岩层间存在着明显的电阻差异,通过运用高密度电法在数据处理、数据的图示方法以及相应的解释的结果,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图示方法可以提高高密度电法探测土、溶洞的有效性。
1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成分所具有的电性差异,通过地表不同电极距的设置采集到地下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值,再对蕴涵有各种地质体信息的视电阻率值,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解释及成图,从而推演出地质体的大小、形状、分布特征等。其工作流程:野外数据采集→+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地质综合资料-→推断结果。
土、溶洞与其周围的介质在电性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能满足高密度电法探测,通过大量采集剖面上的视电阻率数据,从横向和纵向对比剖面视电阻率的变化、差异,可以达到探测地下土、溶洞的分布状况。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用勘查工作方法和在视电阻率面上排除或削弱干扰因素,突出土、溶洞所引起的异常。
2工作方法参数选择试验 2.1试验场地概况
阳春大河移民安置区位于阳春市春城镇西北边城区内,为大河水库移民安置区,场地内建有3~4层民房,测线经过的地下铺设有供水、排水、排污等管道,地面为水泥板或砂石
收稿日期:2010-05-21
作者简介:陈进添(1967-),男,工程师,放射性物探专业。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