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龙门山北段宝珠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龙门山北段宝珠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5.5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08:07:5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龙门山北段宝珠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355—359,2012
doi ; 10. 3969/j. issn. 1674-3636. 2012. 04. 355
地质学刊
龙门山北段宝珠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龙年,陶晓风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第36卷第4期
摘要:龙门山飞来峰主要有挤压推覆和重力滑覆两种形成观点,飞来峰的成因对龙门山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其北段宝珠寺飞来峰野外实地考察及其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得出该飞来峰主体为向斜构造,具有多层结构,由北西一南东向逆冲推覆形成,为推履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且该区域构造具有典型的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区别于整个龙门山前展式推覆构造模式。
关键调:飞来峰:构造变形;逆冲推覆;四川龙门山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引言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2)04035505
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的地层组成,但其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一南西,与龙门山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说明这些飞来峰形成时的构造动力环境应该是
四川龙门山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构造单元包括龙门山道冲推覆带和前陆盆地(林茂炳等, 1997)。主要发育有3条北东向大断裂,即青川一茂汶(后山)断裂、北川一映秀(中央)断裂、彭灌(前山)断裂。大断裂控制了整个龙门山的构造格局,以中央断裂为界把龙门山分成了前龙门山、后龙门山(吴山等,1999)。在前龙门山推覆褶皱构造带中发育了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飞来峰,其宏观展布与龙门山的构造线一致,与龙门山的成因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研究这些飞来峰是有必要的(吴山, 1998)。
关于龙门山飞来峰的形成模式主要有挤压推覆和重力滑覆两种观点(陶晓风,1996,1999;韩建辉, 2006)。笔者在龙门山北段广元水磨场幅1:5万区调中搜集到一些飞来峰的最新资料,对龙门山飞来峰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区域地质概况 1
宝珠寺飞来峰群分布在广元三堆镇宝珠寺水电站附近,主要由3个飞来峰群组成,由寒武系、志留收稿日期:2012-03-27;编辑:陆李带
致的(林茂炳,1994)(图1、图2)。
宁强
松潜都江
平武北川
男卫安县
绵阳警阳
0
青川
剑暖
苍溪。
。梓潼
60 km

难讲
区国区区区
图1大地构造位置图
1-逆冲断层2-滑股脱带;3-平移断层:4-飞来峰体:5-龙门山彭灌断翠;6-龙门山推霞造山带;7-龙门山前陆盆地
本区域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晚古代的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的三叠系、侏罗系。该区域除了志留系的黄坪组为变质的千枚岩外,岩石以沉积岩为主。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元宝轮等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作者简介:龙年(1988—),男,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专业,E-mail:469963713@qq-com 万方数据
上一章:辽宁西部地区缺水因素分析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下一章:珠三角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预测预警模型

相关文章

Pb-Ca合金粘状渣的组织特征及形成机理的研究 松辽盆地东南缘籍家岭泉头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由冲积扇演化为曲流河的典型露头剖面 内蒙古托克托县潜水与承压水中氟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青岛唐岛湾的形成机制与海岸演化 东北亚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远景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变形与构造地貌形成演化过程 塔里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