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卷第3期 2013年9月
文章编号:1005 6157(2013)032164
安数地质
Geology of Anhui
Vol.23 No.3 September 2013
下扬子北部YF地区MT资料综合解释研究
赵胜,程海生,郑团结,赵挺
(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大地电磁测深(MT)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YF地区MT资料的解释研究型;划分出三种类型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及对印支面之下地层的解释;预测中、上古生界的残存状况,为油气勘探选区选带等地质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调:中;古生界;电性层;MT资料解释;印支面地层;下扬子区
中国分类号:P631.3
0引言
根据地下岩石的不同物理性
质,地球物理期探方法主要有重力、磁力、电法、地震等。下扬子区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地下波场复杂,地震勘探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地震资料品质差,已成为制约中古生界勘探的瓶颈,地震攻关任重而道远。而电法勘探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已的优势,可作为现阶段地震的一种有效约束和补充,进行综合解释来提高精度,在YF地区MT勘探
应用取得了不错效果。 1MT探基研
YF地区已实施31条线、1867个物理点,组成了MT面积勘探区。电性资料主要通过电阻率测井以及MT 并旁测深点对电阻率的反演而获得,研究区共分为五套电性层(表1):
第-电性层(Q-T低阻层):由印支面以上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组
文献标识码:A
层组成,其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等,
保罗系火山岩时电阻率可增至70~
10002m
电阻率值范围为270~4002m,是苏
第二电性层(T-C高阻层):由北地区较稳定的第二套高阻层。
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电阻率值为200~ 3502m。该高阻层中夹有一低阻层,其地层包括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及孤峰组等碎屑岩,如工区 xqX1井揭示孤峰组测井电阻率为 112m,而该套碎屑岩分布范围很局限,且厚度小,般较难分辨,但在苏北东部黄桥-如皋地区西侧较为发育,电阻率值一般小于 200m
第三电性层(D-S低阻层):由泥盆系、志留系及上奥陶统五峰组海相碎屑岩组成,工区没有井钻遇,相邻的黄桥地区N4、Su174等揭示电阻率为62~12602m。该低阻层的底面基本上与前志留面一致,即奥
第五电性层(Z低阻层):由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呈现相对低阻。
总之,在垂向上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发育“三低二高”五套电性层,构成了电法勘探的基础。
2电性结构的组合类型
充分利用钻井进行电性层的标定,对全区梯度成像剖面进行电性层的划分、对比解释,根据解释结果,YF地区电性结构在垂向上的组合类型分为以下三种(图1):
(1)“三低两高”I型:Q-K低阻层、上古P-C高阻层、下古D-S次低阻层、奥陶-震且系上统0-72高阻层、浅变质基底Z1低阻层,组成了
陶系碳酸盐岩顶面,在很大程度上
。“低-高-低-高-低”五套完整的电
反映了下古生界构造面貌特征,是重点层位之一。
第四电性层(O-Z.高阻层):由下
成,电阻率一般为5~302m,当存在
古生界奥陶系与震且系碳酸盐岩地
收稿日期:2013~03-10
性层组合。
(2)"两低--高"Ⅱ型:Q-K低阻
层、下古奥-震且系上统0-Z2高阻层、浅变质基底Z1低阻层,组成
作者简介:赵胜(1964-),男,湖北武穴人,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