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四川二郎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四川二郎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5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46:3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四川二郎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54—60,2013
doi; 10.3969/j. issn. 1674-3636. 2013.01. 54
地质学刊
四川二郎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李友余,王道永,吴德超,周琳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第37卷第1期
摘要:二郎山地区横跨康滇地轴、龙门山造山带2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地处3个不同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地质背景复杂,褶装、断裂比较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技术及通感测量技术等地质填图手段,将研究区按沉积建造、变形型式、地质演化等方面将其划分为东部况积盖层变形岩块和西部基底变形岩块2个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为8个次级单元。闹明该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研究区及周边的形成与演化,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区域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关键词:构造变形;变形特征;成因探讨;二郎山地区;四川
中图分类号:P542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3)01-005407
浆活动频繁。
二郎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处于龙门山构造带、川滇南北构造带、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交汇地带。龙门山构造带、松潘一甘孜褶皱系是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取得了许多成果(王二七等,2008;李智武等,2008,2009;张岳桥等,2011)。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技术及遥感测量技术等地质填图手段对该地区的褶皱、断裂变
形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不仅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及演化提供认识和帮助,还有助于扬子板块西缘、龙门山构造带、松潘一甘孜褶皱系的变形特征分析及形成演化提供依据。
区域地质背景 1
1.1大地构造位置
二郎山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紧邻东特提斯构造域松潘一甘孜褶皱系,横跨康滇地轴与上扬子台扮 2个构造单元(图1),隶属于扬子古陆块。所在古陆块形成于前震且纪,震且纪以来的沉积盖层发育较全,经历了晋宁一澄江、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喜山等多旋回构造运动。区内播皱、新裂比较发育:岩
0
180km

图1隧道遂址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图
I-扬子陆块;Ⅱ-羌塘一宝山陆块
①-松潘一甘改裙皱带;②-康滇地轴;③-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1-中、晚元古代未固结;2-印支期;3-华力西期;4-地壳拼接带;5-次级构造单元界线;6-研究区范围
1.2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二郎山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无论物质建造、变形型式、地质演化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上述条件,以二郎山西支断裂为界,可将二郎山区域划分为东段沉积盖层变形岩块和西段基底变形岩块2个构造单元(王道永等,2011)。
收稿日期:2012-07-05;修回日期:20120720;编辑:侯聘飞
作者简介:李发余(1986—),男,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应用与解析,E-mail;liyouyu@sina.com 万方数据
上一章:下扬子北部YF地区MT资料综合解释研究 下一章: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

相关文章

山西沁水盆地东缘太行大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连云港北部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 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粤西大金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 湖南衡阳柏坊铜矿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桐柏-大别南缘变质流体变质-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黑龙江省嫩江县永新北山金矿点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初步探讨 陕西黄龙铺地区碱性花岗斑岩及辉绿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