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聚合硫酸铁钛混凝剂的制备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聚合硫酸铁钛混凝剂的制备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1 14:19:3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聚合硫酸铁钛混凝剂的制备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第36卷,第4期 2016年4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6,No. 4 pp1038-1043
April, 2016
聚合硫酸铁钛混凝剂的制备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陈伟,郑怀礼*,翟俊,赵纯,薛文文,蔡娜,杨青青,冯力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400045
摘要复合混凝剂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混凝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与钛离子络合的铁基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和表征还解有报道。研究以Ti(SO,)为配合物,PO一为稳定剂和络合剂制备了聚合硫酸铁复合混凝剂钛(PFTS)。主要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分析了PFTS在不同Ti/Fe, P/Fe,OH/Fe物料配比下对化学基团,分子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i+和PO-的加入,不是以单一离子形态存在,而是生成了诸如Ti—O,一Fe—P—Fe—和一Ti—P—Ti—等有助于增大聚合物分子量的基团键,而一定比例的Ti/Fe和P/Fe配比有助于物料单体相互络合生成诸如一Fe一P一Ti一的基团键和 Fes(OH),[Fe(OH),H:PO-2y-1+等类型的中聚体结构,此比例在P/Fe为0.2—0.3,Ti/Fe为1: 8比较恰当。过高的P/Fe比,Ti/Fe比和OH/Fe会生成TiO2,Ti(PO:)和FePO沉淀或高聚体络合物,不利于混凝性能的发挥
关键调混凝剂;聚合硫酸铁;硫酸钛;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0657.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0I :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6 )04-1038-06
硫酸硅酸钛混凝剂(PTSS),并应用于高岭土一富里酸模拟水样处理中,实验结果表明,zeta电位会随Si/Ti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较高的聚硅酸量有利于累体粒径的增长,素
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为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混凝剂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和水处理成本的高低。自前用到的混凝剂主要有铝基混凝剂和铁基混凝剂了,但单一混凝剂在各自水处理应用中会表现出劣势,如铝基混凝剂所产生的余铝残留对人类会造成神经性毒性,而余铁的残留会表现出较高的色度和腐蚀性,不利于处理后水体的确送和直接便用。钛基金属混凝剂由于其无毒、累体大、对有机物去除率高等优势,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应用。
复合混凝剂与传统单一混凝剂相比,通过在无机混凝剂
中添加其他物质作配合物,克服了单一混激凝剂如潜在毒性残余色度等的缺陷,从而能够复合制备出分子量高,电中和能力强,成本较低同时水处理效果优异的混凝剂。朱国成等将硫酸铝与硫酸铁复合制备出了聚合硫酸铝铁(PFAS)混凝剂,与PFS相比,PFAS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更高,并且在投加量45mg·L-时就能达到最低浊度 0.96NTU],高宝玉等将聚硅酸与硫酸钛复合制备出了聚合
收稿日期:2015-01-29,修订日期:2015-05-04
体破碎恢复速率也会增长。目前为止,以磷酸二氢钠为稳定剂和络合剂,以硫酸钛为配合物,与硫酸铁制备聚合的聚合硫酸铁钛(PFTS)混凝剂,其结构表征和混凝性能还未曾有过研究
在该研究中,以FeSO4·7H:O,Ti(SO:),NaCIO:为主要原料,NaH:PO:·2H:0为稳定剂和络合剂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钛(PFTS)。对所获得产品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随若制备Ti/Fe,P/Fe和OH/Fe物料配比的不同,混凝剂的化学基团,分子结构和形态特征变化的情况,为实际水处理应用作理论基础,填补了聚合硫酸铁钛混凝剂表征的空白。
实验部分 1.1材料和仪器
FeSO·7H:O(化学纯),重庆渝钛白有限公司; Ti(SO:)(化学纯),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NaCIO:(化学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水专项课题(2013ZX07312-001-03-03),2014年重庆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14045),高等学校学科创新
引智计划(B13041)资助
作者简介:陈伟,1987年生,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e-mail : zhl@ cqu edu, cn
e-mail : chenwei0835@ foxmail. com
上一章:聚醚砜∕微纳纤维素复合膜材料的光谱表征与性能研究 下一章:不同物态及单个杆菌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的拉曼光谱特征与结构分析

相关文章

GB/T 39114-2020 纳米技术 单壁碳纳米管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方法 GB/T 39114-2020 纳米技术单壁碳纳米管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方法 GB/T 37396.1-2019 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标准光学元件第1部分∶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元件 GB/T 37396.1-2019 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 标准光学元件 第1部分: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元件 紫外可见光谱及成像方法研究二妙丸药物对高尿酸血症疗效的影响 JB/T 13361-2018 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学滤光片 JB/T 13361-2018 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学滤光片 聚合锆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