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太湖典型湖区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光谱学特征
胡春明,张远1·,于涛",姚波”,胡德胜3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城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12
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环境力学研究室,北京100190 3.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Vol. 31,No. 11,pp3022-3025
November2011
摘要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及多种紫外参数等光谱学手段对太潮水体溶解有机质(DOM)进行分析测定,探讨太潮典型潮区水体中DOM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索。结果表明:不同潮区水体DOM组成特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位于人潮河流的T1点和T2点所代表的竺山湾潮区,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和腐殖质类物质含量较多,这些区域受多重来源包括生物来源、陆源及生产生活污水的影响较大;以T3为代表的梅渠湾湖区、T4为代表的贡潮湾潮区和T5所处的潮心区其DOM复杂化程度相对较低;而T6点代表的东太湖湖区,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以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含量居多。
太潮;溶解有机质;荧光光谱;紫外参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X524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1)113022-04
实验材料与方法
潮泊水体溶解有机质(DOMD的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它们的时空分布和来源辨识一直是潮泊科学与天然有机质的研究热点2]。潮泊水体中DOM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风险评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分布特征和来源辨识研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潮泊中不同来源的DOM所含物质的组成和种类不尽相同,致使水体所体现出来的理化待性存在差异,在空间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城特征。目前关于有机质来源辨识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元索分析、同位索示踪、荧光、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探分析等方面,。在这些方法中,荧光光谱法因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有机质结构特征及来源辨识研究(5.6),从以往的研究看,太湖DOM的光谱特性总体上尚缺乏较全面的研究。基于此,试验利用荧光光谱以及一些紫外光谱参数等光谱学手股多角度地对太潮典型溯潮区的溶解有机质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因索做全面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太潮水体DOM组成特性以及定量反演提供有意义的基础资料。
1.1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010年8月在全太期布设采样点,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潮区共六个点的水样,装人预先处理过的水样瓶中,避光用冰袋保凝立即送回实验室,所有样点的水样用0.45μm玻璃纤维滤膜(顶先于450℃灼烧)过滤,过滤后的水样为溶解
Fig 1Distribution map of sampling points from
typical lake areas in Taihu Lake
收稿日期:2011-01-27,修订日期:2011-05-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8CB418201)资助
作者介:胡春明,女,1982年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e-mail, zhangyuan@craes, org, cn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ail,huchunming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