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卷,第4期 2013年4月
谱学与光谱
分析
光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3,No. 4,pp1000-1004
April,2013
长江河口不同分子量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黄文丹,周立晏,,郑祥民,黄
静,陈诗吉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要应用切向流超滤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长江河口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中不同分子量溶解有机质的荧光性质,探讨其来源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水体存在四种荧光峰,分别是陆源类腐殖酸荧光峰A和海洋来源类腐殖酸荧光峰C、酪氨酸和类蛋白荧光峰B及芳香蛋白荧光峰D。荧光物质主要存在于真溶解有机质(<1kDa)中,其次是低、中分子量腔体有机质(1~500kDa)。溶解有机质中蛋白质来源以污势排放的人为源为主,其次是生物活动的内源;在丰水期质殖酸来源是陆源和内源,在枯水期主要为陆源。真溶解有机质中腐殖酸多来源于生物分解的内源,胶体有机质以陆源为主,可能同时受再悬浮作用影响。荧光峰强与各环境参数均有一定相关性,说明在环境参数对溶解有机质中的荧光物质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多样。
关键调
溶解有机质;胶体;三维荧光光谱;长江河口
中图分类号:X142;P59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溶解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是指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可以通过0.45um滤膜的有机质混合体(")。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水环境胶体有机质(colloidal organicmatter,COM)是溶解有机质的一种重要存在形态,其粒径范围在1nm~0.45xm之间,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相对应的吸附和络合容量,在水体中易于吸附衰量污染物,控制其在溶解态和颗粒态之间的分配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目前对水体中有机胶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含量测定[3,4],对其组分和来源等研究相对较少,在多种有机胶体组分分离手段中,切向流超滤技术能有效地分离出不同分子
量有机质3):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根据荧光性质来表征有机
质组分、示踪其来源[5."]。切向流超滤和三维荧光光谱这两种技术均具有测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等优点,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和表征水体中有机质组分和来源,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长江河口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运输、商业枢纽,也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区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成为水体有机胶体重要的来源,同时由于有机胶体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长江河口区各种污染物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切向流超滤分离长江河口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中不同
收稿日期:2012-10-30,修订日期:2013-01-22
D0I:10.3964/j.issn.1000-0593(2013)04-1000-05
分子量的胶体有机质,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获得荧光光谱特征,来探讨不同分子量有机质的类型和来源,为研究长江河口溶解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和胶体在河口区的行为提供数据基础,为河口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部分
1.1
样品
分别于2009年8月1日(丰水期,WS)和2010年1月8
日(枯水期,DS),在长江河口下泄水体主要通道一
一南支昊
淞口到崇明岛断面采集表层水样,采样点如图1所示,Y1,
31°50°N 31°40°N 31*30°N 31°20°N
Shangha
Jiangsu
East China Sea
Y23 Y1
121°20°E
121°40°E
Longitude
122°00°E
Study area and sampling locations
Fig.1
基金项目:国家自热科学基金项目(41271054),国家(973计划)重大研究项目(2012CB957800)和上海市科委项目(10DZ0581600)资助作者简介:黄文丹,女,198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博士研究生
e-mail: danny_hw@163. com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ail; Imzhou@geo, ecnu. edu.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