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卷第4期 2010年8月
过程工程学报
The Chinese Joum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用干低温液相合成甲醇的Cu/MgO/ZnO催化剂
李源,张香平,王蕃,李春山",刘龙“,张天龙,张锁江 6000106100)
Vol.10 No.4 Aug.2010
的合成,并对比了Cu/ZnO及Cu/MgO催化剂,分析了催化剂中载体MgO的作用.结果表明,MgO的引入有利于催化剂中Cu*的生成并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合成气CO+Hz为原料,在443K和5.0MPa条件下,采用液体石蜡作落剂,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MgO/ZnO催化剂的活性优于Cu/ZnO和Cu/MgO 催化剂,且当Cu:Mg:Zn=2:1:1时催化性能最好,此时合成气中CO的转化率为63.56%,甲醇的选择性为99.09%,时空收率为5.413mol/(kg-h)。分析了Cu/MgO催化剂在高温反应条件下的失活现象,认为铜烧结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关键词:低温:液相;甲醇;合成气;铜基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TQ214 1前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10)040781-07
其中,第一步为甲醇基化反应,第二步为酯的加氢反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也是极具潜力的车用燃料和燃料电池的原料,因此高效合成甲醇一直受到重视[1-3],甲醇的工业生产主要以合成气为原料,在高温(523~573K)及高压(5.0~10.0MPa)条件下,采用Cu/ZnO 基催化剂催化合成(45,甲醇合成是一个强放热反应,高温条件会降低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少甲醇收率16],如在 523K及5.0MPa反应条件下,CO的平衡转化率只有 20%左右,未反应气体需多次循环,从而增加了能耗和操作成本(,因此,充分利用甲醇合成反应的热力学特点,开发低温液相甲醇合成工艺成为甲醇行业的发展重点例
美国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首先在 373~403K及1.0~5.0MPa条件下,在液相环境中实现了低温甲醇合成,使用的是由NaH、醇类和MAc2(M=Ni, Pd,Co)组成的催化剂体系0),该工艺的明显缺点是,催化剂体系对微量水及CO,极其敏感,二者会使该催化剂体系很快失活(",从而使合成气净化成本和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成本大大提高,难以实现工业化
出于与BNL同样的目的,有研究者[12-14]提出了另-种反应路线,即在低温低压及液相环境中,通过中间产物甲酸甲酯合成甲醇该路线由以下两步组成:
CO+CH,OHROMHCOOCH,
CO+2H,=CH,OH,
(1)(2)(3)
应.与BNL工艺类似,该反应路线中CO和HO仍然会使醇盐(RONa)催化剂中毒,需从合成气中完全移除,导致工业化困难.
近年来,Tsubaki等[1,13]使用低碳醇(Ci~Cro)作为反应溶剂,在423~443K及3.0~5.0MPa条件下,对Cu/ZnO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落剂醇类在反应过程中起助催化剂作用,参与反应但并不被消耗,可降低合成甲醇的反应温度,提高制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CO 转化率大于40%,CH;0H选择性大于90%).Hu等[2.915] 则在相同体系中对Cu/MgO+HCOOM(M=Li,Na,K,Rb Cs)催化剂进行了考察,CO转化率可提高至80%,同时选择性也接近90%.但Marchionna等(16]认为碱金属的甲酸盐为碱金属醇盐的失活产物,因此,该复合催化剂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上述研究仍存在转化率有待继续提升、产物甲醇与反应助溶剂醇类分离等问题
针对以上间题,研究开发出一种活性较好的新型铜基催化剂Cw/MgO/ZnOl17),该催化剂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以液体石蜡为液相环境,高效合成甲醇,且不需要添加碱金属醇盐或甲酸盐:本工作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Mg+Zn)及Mg:Zn摩尔比的铜基催化剂 Cu/MgO/ZnO,用于低温液相甲醇的合成.通过XRD BET,TPR,XPS表征手段,将Cu/MgO/ZnO催化剂与 Cu/MgO及Cu/ZnO进行了对比,认为引入MgO有利于催化剂中Cu的生成并分散于载体中,进而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了Cu:(Mg+Zn)及Mg:Zn摩尔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最优比例,即Cu:(Mg+Zn)=1,
收稿日期:201005-19,修回日期:201006-09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日(编号:2062561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踪性基会资助项月(编号:082702):中闵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066120600(610
作者简介:李源(1984-),男,内蒙占呼和浩特市人,硕土研究生,应用化学专业;张锁江,通讯联系人,Tel:010-82627080.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