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21世纪头10年情况综述(节略本)

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21世纪头10年情况综述(节略本)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08:54:5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21世纪头10年情况综述(节略本) 2011年10月上第40卷第350期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我国深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21世纪头10年情况综述
(节略本)史佩栋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本文含6个部分,即: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深基础工程大发展:②深基础工程应对巨大挑战的主要技术措施;③大吨位桩的承载力间题;③与深基础工程相关联的特殊技术;③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③展望未来:10 点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基础工程;桩基础;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热能;安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1)19-0001-09
TheStatusQuoandProspectiveofDeepFoundationTechnologyinChina
ASummaryoftheFirstDecadeof2lthCentury
(Abridged) Shi Peidong
(Zhejiang Researe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Hangzhou, Zhejiang310012,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contains 6 parts, i. e. ① China's super-large scale economic advances promotes rapid development of deep foundation works; ② Major technical measures taken for deep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o cope with the serious and massive challenges; Load-test of large-capacity piles; Special techniques related to deep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and Perspective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foundation; piles; high-speed railway: urban rail transit; bridge; tall building; underground space; thermal energy; safety; quality control
1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深基础工程大发展
深基础工程,按照中外工程界学术界的共识,主要是指桩基及基坑工程两大范畴。前者为上部结构提供可靠的支承,后者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供安全保障。进人21世纪10年来,我国深基础工
程的巨大成就突显在以下4大领域[15]。 1.1高速铁路建设
截至2010年末,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 8358km,在建高铁约17000km,路网规模和速度等级均居世界第一。根据规划,至2011年,高铁将新增4715km,总运营里程将达到13073km,至2020年将达到16000km,从而将构成全球领先的最大高铁网络。京沪高铁全长1318km,是当今世界一次建
[收稿日期】2011-05-30
【作者简介】史佩栋,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兼新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断江杭州310012,电话:(0571)85068410,E-mail: dyp5188@ 163, com
万方数据
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1
高铁均采用无碴道床,并有高架封闭。我国高铁的最高试验时速达到486.1km,充分证明了所采用桩基础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地基沉降和工后沉降均符合要求。我国已建、在建的高铁路基、桥梁、站房等设施,所应用的基桩数量估计已达 1000万根以上,它们分布于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其中部分采用钢管桩,大部分采用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灌注桩及扩底桩,桩身混凝土的体积达数亿m。
在高铁建设中,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支承于桩基础并有1至数层地下室的现代化车站。至2010 年底,已有北京南、天津、上海南、上海虹桥、武汉等多座大型新客站投人使用。这些新客站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功能完善,换乘便捷,形成了所在城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了满足其复杂的功能要求,基坑开挖
上一章:生土窑居窑顶坍塌阶段划分及修复方法研究 下一章:我国模板、脚手架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关文章

21世纪电力传输新材料高温超导电缆综述与展望 我国电力电缆技术引进及面向21世纪技术发展的期望 从北京地铁建设论我国深基础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 我国液压工业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的战略思考 我国桥梁防腐蚀技术现状与展望 石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展望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