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期(总第239期) 2018年12月
车用发动机 VEHICLE ENGINE
No 6 (Serial No 239)
Dec 2018
基于无凸轮式配气型线的汽油机低负荷性能研究
张鹏博,何义团,洪云,陶友东,袁晨恒(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为探究无凸轮式配气型线对汽油机低负荷工况下的性能影响,提高充气效率,降低换气损失,在考虑气门响应延迟与落座冲击的前提下,首先设计了7组无凸轮式进气门型线,得到下止点后10°~100°范围内的多个进气晚关角(6vc),将无凸轮式进气型线代入汽油机整机模型中进行计算,当充气效率最大时,进一步设计了排气早开角(vo)在下止点前10°~60°范图内的6组无凸轮式排气型线。分析了1000r/min,50%负荷时,无凸轮式配气型线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凸轮式进气型线且当Svc为20°ABDC时,充气效率相比原机提高 952%;该进气相位下,进一步设计无凸轮式排气型线并优化vo,当Ev0为40°BBDC时,总排气损失最小,指示扭矩相比原机提升约1688%,当vo为50°BBDC时,燃油经济性最佳,燃油消耗率达到26018g/(kW·h),相比原机降低1491%。采用无凸轮式配气型线,合理优化组合进排气相位,能够有效提高充气效率,降低排气损失,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无凸轮式配气型线;进气晚关;排气早开;充气效率 DOI: 10 3969 /j issn 1001-2222 2018 06 005
中图分类号:TK41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2222(2018)06-0029-05
配气机构是实现发动机高效换气过程的关键执行机构。合理优化配气机构,确保发动机换气顺畅,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
受凸轮轴的限制,传统配气机构的气门正时与
升程不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而改变,发动机综合性能不能发挥到最优。发动机可变配气机构能在不同工况下显著提高发动机性能[2-3],宝马的Valvetronic,本由的VTEC及率由的VVTL等是典型的百轮式可变配气机构。而在众多的可变气门驱动机构中,无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由于不受凸轮型线的制约,气门参数调节更为灵活。赵振峰等5对一种电液驱动无凸轮式配气机构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该机构可以实现气门开启时刻、气门最大升程、气门关闭时刻、气广时面值等参数的全柔性调节。采用无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的发动机能够实现进排气门的全可变控制,对于增强发动机的动力性,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改善发动机整体的排放性能具有重要意义[45] 本研究主要针对汽油机进行仿真,通过设计新型无凸轮式配气型线,探究无凸轮式配气型线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8-05-15;修回日期:2018-10-08
1
模型建立与标定
建立发动机一维计算模型,将发动机的几何参数、边界条件、设计的气门升程曲线等参数输入模型中进行仿真计算。
表1和图1分别示出研究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参数及一维仿真模型。空气通过进气总管经空滤器进入稳压腔,再通过进气歧管分配至各个气缸,缸内气体燃烧后经排气歧管汇至排气总管,通过催化装置排出。
图2示出模型的标定结果,采用外特性计算得到的扭矩和功率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试验值与仿真值误差在1%以内,说明模型可信度较高,模型搭建较为合理,能够进行后续仿真计算的研究。
表1发动机模型基本参数
红径/mm行程/mm
86
84
点火顺序 1—3—4—2
压缩比 10 5 : 1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2018S0134);重庆市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este2015zdey-ztzx60014)作者简介:张鹏博(1994一),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动机性能优化设计与汽车污染排放控制;15523202836@163eom。通讯作者:何义团(1977一),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动力设计与性能优化;heyitua163com。
空燃比 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