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IPV4与IPV6网络互连隧道模式建模与仿真

IPV4与IPV6网络互连隧道模式建模与仿真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6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11:16:3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IPV4与IPV6网络互连隧道模式建模与仿真 通信技术
IPV4与IPV6网络互连隧道模式建模与仿真
刘宇许又泉
(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部阳422000)
与用
摘要:在分析IPv4与IPV6网络的隧道过减策略基础上,基于PacketTracer仿真软件,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对隧道模式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对经过路由器传输的数据包MAC地延和IP地证等的变化分析,说明了链道模式的具体实现机制。
关键词:Packet Tracer仿真隧道技术IPV6IPV4
中图分类号:TP393.04 1引言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无处不在并在成倍增长,无论从用户数还是连接到 Intermet的子网数都呈爆炸性增长。随着汽车,PDA,视频游戏机,家用电器,测量装置等连人Intermet,IPv4协议不再有能力支持这么多的设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扩展了IPv4,,如:网络地址翻译(NAT),无类域间路由(CIDR),变量长度的子网摊码(VLSM)等,然面这些还不够,随着新的应用,协议和设备不断涌现,使得IPv4无法支持技术发展趋势,IPV6的出现给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手段。目前IPv4与IPv6的互操作技术主要有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翻译技术。论文基于PacketTracer仿真软件,通过设计多路由器的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了IPV4与IPV6网络互连的隧道技术建模与仿真,
10/o
40/0
f0/1201 Aeter
3560-24RS Switcho
PC-PT
40/1
2611 Router3
催道
PC-PT
foo
20/1
201 R.oder2
3560-2483 witch2
PC-PT
PC-PT
pC2
PC3
PC1
Pco
2000:1:1:1::1/64 2000:1:1:1::2/64 3000:1:1:1::1/64 3000:1:1:1::2/64
图1网络拓扑结构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56-02 2隧道过渡策略
IPV6over-IPV4的Tunnel实现过程是这样的:将待发送IPV6 网络数据包作为负载封装在公有网络的IPV4数据包中,在经由公有IPV4网络到达目的路由器后再从公有网络的IPV4数据包中取出负载的IPV6网络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网络"。隧道系统比较有效,虽然会增加MTU,因为在用IPV4封装IPV6包的时候,会增加一个20 字节的IPV4的首部,但也会给攻击者带来分析和跟踪上的围难。 3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配置
隧道技术又分为儿种,这里只讨论IPV6-over-IPV4手动隧道技术。
3.1建模
采用packettRouterlcer6.0进行建模,模型如图1所示。两端是IPV6网络,中间是一个IPV4的网络,用于模拟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部署了IPV6网络的公司之间或同一公司的处于不同地理位理的分部之间通过现有的IPV4网络通信的环境。实验由两台PC机和三台路由器组成,路由器选择支持IPv6协议的2811或1841型号路由器。
3.2相关配置 3.2.1地证设置
图中的各路由器的端口IP地址和Mac地址如表1所示。 3.2.2隧道楼口6配置
采用隧道模式需要设置隧道接口,以R1为例,在R3上的配置类
似。
ROUTER1(config)#interface tunnel o
一配置隧道接口
ROUTER1(configif)#ipv6 address 3002: :1/64
表1路由器各端口IPV4/IPV6及MAC地址表
设备名称 Routerl
Router2 Router3
端口名称 ro/0 FO/1 Tunnelo 0/0 F0/1 Tunnelo Fo/e F0/1
Ip/ipv6地址 192.168.0.1/24 2000:1:1:1: 100/64
3002± 1/64 192.168.1.2/24 3000:1:1:1: : 100/64
3002:±2/64 192.168.0.2/24 192.168.1.1/24
Mac地址(标注部分) 0001,42D9.2D01 0001,42D9,2D02
0002.4A91.9202
通讯作者:计许又象(1968一),男,颈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单位名称: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
上一章:有线电视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分析 下一章:IPRAN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网络技术研究

相关文章

基于packet tracer的IPV4∕IPV6双协议栈的网络设计与仿真 YD/T 2810-2015 基于无状态地址映射的IPv4与IPv6网络互联互通技术(IVI)概述和基本地址映射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建模与仿真 YD/T 3733-2020 IMT网络和系统与其它无线电业务系统的兼容共存分析参数、建模与仿真方法 基于隧道技术的IPv6企业网的仿真设计 YD/T 2444-2013 采用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MP-BGP)的基于IPv6骨干网的IPv4网络互联(4 over 6)测试方法 全交叉光互连网络的路由选择与控制 YD/T 2955-2015 IPv4IPv6组播地址转换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