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IPRAN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IPRAN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16:24:4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IPRAN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数学执车与率用
IPRAN 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张疆
(天津邮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040)
通信技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网络的正常运行中,IPRAN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IPRAN技术的网络部署进行了分新,论证其可行性,阐述IPRAN网络部署的主要内容,分析技术方案上的优势和难点。
关键词:IPRAN;网络部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IPRAN中的IP指的是互联协议,RAN指的是RadioAcoess Network,IPRAN即无线接人网IP化。相对于手传统的SDH传送网, IPRAN是基于IP的传送网,网络IP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1推行IPRAN网络工程的必要性
根据目前LTE技术的发展进程,在未来2~3年移动通信将全面进入LTE的时代,移动数据业务带宽将快速增长,移动回传技术成为目前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为了能够加速分组传送网络建设工作。可以考患在基站的接入建设中照入IPRAN技术,在实现了IPRAN承
载网之后就可以替代多个不同的技术网络,最终实现业务的统网络的利用率和运行维护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IPRAN技术以本地传送网为基础,搭建结构清晰、扩容升级灵活方便、适应未来持续发展的本地传送网目标网络架构,为未来统一传送平台的建设打下基础,为移动、交换,数据、互联网等业务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
优质、更安全、更稳定的传输承载通道"。 2推行IPRAN网络工程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从技术的实现和发展程度来分析,我国的主流厂家提供的IPRAN设备已经拥有了较好的业务承载和网络组网的能力。从前期的综合业务接人网的部署来看,IPRAN设备是能够满足业务综合承载以及网络性能的需求的。在不断的实践之后, IPRAN网络已经拥有了多种业务的综合承载的能力,业务性能也可达到较高标准。根据未来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IPRAN的相关功能和组网的模式并不是固化的,具体方案还是要和当时当地业务承载需求进行综合考患。在对IPRAN进行部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患网络的可运行维护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这几个方面,同时加强与设备厂商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操作环节进行深人的数据分析,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确保网络的可靠运行和业务稳定性(2)
3IPRAN网络部署的关键技术
L3VPN到边缘的方案是从接人节点到核心节点全部部署 L3VPN业务;PW+L3VPN方案是在接入节点到汇聚节点部署 L2VPN(PW)业务,在汇聚节到核心节点部署L3VPN业务,在汇聚节点完成L2/L3的桥接。对比来说,前者需要为基站互联端口分配 IP地址.涉及大量基站的IP地址调整,采用HoVPN后,LTE时代
收稿日期:2017-03-15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023-01
基站X2接口数据仍然要绕到汇聚层进行转发,三层功能对接人层设备要求高。后者在基站IP地址的调整量将大大减少,避免了PW 和L3VE聚集到核心层对设备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对接人层设备要求只具备二层处理能力即可。综上所述,IPRAN业务部署推荐 PW+L3VPN方案。
4IPRAN网络建设方案
4.1核心层环节重点
核心层在IPRAN网络部署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数据的转发以及各网络之间的连接,这样才能够实现互联网的名副其实,像一张网一样将所有信息都概括其中。核心层中存在的节点不宜多,也不宜少,两个到四个之间最为合适。每个节点之闻的连接都是采用的口字形状的/Mesh组网,这样可以实现各节点之间的高效连接。
4.2汇聚层环节重点
汇聚层在IPRAN网络部署中的主要最庸就是将分散的内容汇聚,然后再进行转发分离。一般来说,采用双归形或者是环形以及口字形等方法来实现和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双归形的承载效率是最好的,而环形的效率是最差的。因此,为了提高承载的效率,使得网络使用更加的流畅,一般会多采用双归形或者是口字形。
4.3接入层环节重点
接人层在IPRAN网络部署中充当着接入点的作用,一般是在基站里。接人层采用的组网方式主要是环形,主要是因为其受到光缆限制的内容比较多,可以采用链形的方法。长链的接入层一般以三
个为宜。 5结语
目前,业界主流设备供应商都积极参与了国内运营商的IPRAN 分组传送综合承载技术试点和商用试点。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深人,必将促进IPRAN综合承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使得网络
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参考文献
[1]张坚平,张届新.方鸣.面向LTE的IPRAN技术路线与组网研究[J] 电信科学,2012(7):33-39
[2]邸羽.IPRAN关键技术浅新和应用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期刊现代电信科技,2012(Z1):89-92.
[3]陈运清.电信级IPRAN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板社,2013.
作者简介:张璐(1985一),女,天津人,硕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网络技术,
方方数据
上一章:危险品仓库的复合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 下一章: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与发展分析

相关文章

探析IPRAN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IPRAN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网络技术研究 分析IMS网络虚拟化的可行性及云部署策略 电力网络分析及其应用 YD/T 3020-2016 基于SDN的IPRAN网络技术要求 过程神经元网络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神经网络模糊推理智能信息融合及其工程应用 神经网络敏感性分析及其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