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煤灰综合利用
FLYASH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机制砂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Machinemade sand
潘菲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
2016NO.3 综述
摘要:近年来混凝土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导致天然砂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机制砂等新生骨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制砂由于其自身特性,如含大量石粉、级配不合理、母岩种类多等,导致其应用会显著影响拌合物的品质,与传统天然砂的差异性应用规律,也限制了机制砂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级配
中图分类号:TU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249(2016)03-0061-0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建筑行业的兴起,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天然砂的迅速短缺。天然砂的短缺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由于天然砂多为河砂,天然砂的过分开采,会使得所在河床逐年降低,导致水位降低等一系列向题,从而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多地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限采的措施")。此外,天然砂的短缺还导致了其价格的逐年增加,使混凝土产品的成本随之大幅增加。因而,需要新的细集料来改善这一情况,机制砂就是一种可替代天然砂使用的细集料。机制砂是用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机制砂的出现缓解了天然砂短缺的压力,级配良好的机制砂配制出的混凝土性能
相近于甚至可以超过天然砂混凝土(2)。 1机制砂概述
机制砂具有颗粒粒型粗糙尖锐、多棱角,颗粒内部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大,以及石粉含量高等特点,相比于天然砂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大差别。由于现阶段国内对于机制砂从生产到应用方面一些关键问题仍没有充分认识,导致了机制砂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存在阻力。例如:生产工艺不统一造成的机制砂性能波动、机制砂
作者简介:潘菲,男,同济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建筑功能材料和胶凝材料
收稿日期:2015-11-04 万方数据
自身质量的评价不统一、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独特性以及混凝土产品性能的特殊性。首先,由于生产方式的不统一,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往往千差万别,不同的厂家生产的机制砂质量差距很大,由于很多机制砂是机械一次破碎而成,其颗粒形貌差,针片状等颗粒含量较多,棱角分明,导致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不易于施工,这就造成了误解机制砂的品质差。其次,机制砂中还含有大量的石粉,国标中界定石粉为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石粉含量适中时,可以产生微集料效应,增强混凝土的性能: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过高时,由于石粉的吸水率较高,不仅会导致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差,还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泥无法完全水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后期耐久性能[3],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中规定石粉的限值为5%,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制砂的大规模使用。
另外,由于机制砂自身的特点,造成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河砂混凝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工程界普遍对采用机制砂混凝土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心存疑虑,因此机制砂在一些重要结构部位的应用受阻,如高速铁路的预制箱梁构件目前还是主要使用河砂混凝土。如今机制砂在一些大型土木建筑工程中也得到了应用,并且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好评,然而,由于国内多数土木建筑单位对机制砂特点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应用上十分谨慎:相对大的有能力生产机制砂的企业由于市场前景的不清晰,也不愿投人必要的资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