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不同施肥制度下我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碳的组分特征

不同施肥制度下我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碳的组分特征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08:26:4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不同施肥制度下我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碳的组分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75-683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doi:10.11674/zwyf.2015.0314 http://www.plantnutrifert.org
不同施肥制度下我国东部典型土壤易分解
与耐分解碳的组分特征
于维水,李桂花,王碧胜’,武红亮,赵雅雯,孟繁华’,卢昌艾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2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目的】土壤易分解碳库(labileorganic carbon,LabC)和耐分解碳库(recalcitrantorganiccarbon,RecC)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其组分大小与比例可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周转与固存特性。因此,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易分解碳库与耐分解碳库的大小与比例,对土壤养分管理及肥力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我国东部 23年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的黑土、潮土、红壤和32年水稻土共四类土壤的典型土样为代表,以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4个处理土壤,采用颗粒密度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有机碳分为易分解碳和耐分解碳2个组分,分析了其不同组分碳含量及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经该方法分
组后,四种土壤的平均质量回收率和碳!
作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易分解碳的平均含量为1.91 比例为15.4%,高于水由的9.9%
理(P<0.05),较NPK处理增加的比例分别为但无显著差异性;NPK和NPKS
壤易分解碳和耐分解碳的可行方法。旱
水的2.42kg,而易分解碳占总有机碳的平均
易分解碳含量显著高于NPKS、NPK及CK处
同时提高了易分解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
不施肥显著降低(P<0.05),降低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9.6%;水霜土4个处理间易分解碳的含量及其占全碳
<0.05).黑土、潮土、红壤和水稻土较NPK处理增加的比
CK。NPKM处理下,四种土壤耐分解碳含量显著增加(P。
例分别为68.8%、42.7%、17.6%和17.2%,同时耐分解碳占全碳的比例降低;NPKS处理下黑土、潮土和水霜土耐分解碳的含量较NPK处理也增加,对应增加的比例分别为10.9%、15.1%和18.0%。同时,易分解碳和耐分解碳的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旱作土壤易分解碳含量比水田土壤更易受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有机无机配施(NPKM与NPKS)可提高早作与水田土壤易分解碳与耐分解碳的含量,同时相对提
高了易分解碳占全碳的比例,且NPKM处理的效果优于NPKS处理,更优于化肥处理。关键词:易分解碳;耐分解碳;早作土壤;水田;长期施肥
中图分类号:S15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2015)03067509
Componentcharacteristicsofsoillabileandrecalcitrantcarbonunder
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 systems in eastern China
YU Wei-shui', LI Gui-hua', WANG Bi-sheng", WU Hong-liang', ZHAO Ya-wen',
MENC Fan-hua" , LU Chang-ai'*
(I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ejing 10008/, China :
2 Henan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Labile organic carbon ( Lab - C) and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Rec -C)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heir ratio has an effect on organic turnover and sequestration properties. So,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utrient management and fertility improvement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收稿日期:2014-11-17
接受日期:2015-01-1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5);国家973计划(2013CB127404);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203030)资助作者简介:于维水(1989—),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田养分循环研究。E-mail:yuweishui6655@126.com
*通信作者Tel;01082108703,E-mail;luchangai@caas.en
万方数据
上一章:氮素对玉米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下一章: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相关文章

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 不同施肥和耕作制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我国典型农田长期施肥土壤肥力变化与研究展望 辽河三角洲翅碱蓬湿地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对碳的扣留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组分的差异 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和红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 长期不同施肥下南方黄泥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特征 东北黑土不同组分有机碳的近红外光谱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