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3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5:55:4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 教学教务与率用
通信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
张家福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监控点,是输配电系统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电力系统积引遗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变电站逐渐实境了综合自动化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种运行数据多分散在不同间陷单元中,只有通过实时、可靠、有效的通信手段,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变电站白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和规约设定有助于全面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前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规约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规约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结构系统,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实时性,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个层次件的通信问题,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和规约的重要性,进一步优化通信网路和现场
总线设置,推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 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
1.1RS485/422接D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RS-485/422接口来连接各个网络节点,其具有易于实现、成本低,通信设备简单等优点,但是RS一485, 422接口可连接的节点数目一般不能超过32个RS-485/422接口属于一种物理接口,接口标准统一,但是由于通信规约不同,没有统的标准,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电力设备信息之间难以实现准确,可靠和高速的交换,通信控制复杂。同时,RS-485/422接口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供查询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不能正常处理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要求。
1.2CAN总线
CAN总线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了全分布式多机系统,没有主机和从机之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中任意一个节点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其它节点进行信息交换,通讯方式非常灵活。并且CAN总线可通过全局广插、一点对多点或者点对点等方式接收和传送数据,其支持超载慎、出错慎、远程慎、数据顿这四类报文顿,这种短顿结构,重发时间短,受干扰额率低、传输时间短。同时,CAN总线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划分为不同优先级,采用保护性总线优先级仲裁技术,当两个节点同时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发送信息时,优先级高的节点先发送数据,有效避免CAN总线信息交换冲突。另外,CAN总线通信速率高达IMb/s,最远通讯距离达10km,通讯介质可采用光导纤维、同轴电缆或者双绞线。
1.3 Lon Works
LonWorks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分布式监控网络,其包括三个CPU神经元芯片,通过显式报文和隐式报文进行数据传输,极大地缩短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开发时间.LonWorks不受网络通信介质的限制,可采用红外线、无线、电力线、光纤、双纹线等,并且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中混合使用。LonWorks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开放性,LonTalk通讯协议符合开放系统OSI互连模型要求,
表1IEC60870-5-104规约模型结构表
1EC60870-5-104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RFC793传输控制协设(TCP RFC894网际协议(IP
RFC894 IEEE802.3
收移日期:2014-12-19
应用层传输层网路显
数据链路员物理层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12-0027-0)
实现了服务器/客户结构。并且LonWorks的三个CPU分别为应用处理器,同络处理器和介质访间控制器,其固化了OSL/ISO协议和常见的34种I/O控制对象。同时,LonWorks具有较高的通信可靠性,LonWorks网络通信协议设计了变量捆绑和网络变量,有效简化了网络通信设计,每慎有效字节0~228,这种网络通信协议采用 P-CSMA,当负载较多时,实现最小化的冲实概率,当负载较少时,实现最小化访问延时。
1.4以太网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太网采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通信介质,采用星型或者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结构化布线技术和星型拓结构,可有效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即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节点发生故障,受到集线器隔离影响,不会发生扩散,实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个智能单元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带宽高达10Mbps~100Mbps,可支持同一个冲突域中的1024个节点。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规约
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IEC60870-5-104规约,其基于IEC60870-5系列标准,建立在TCP/IP和以太网上,采用FTI.2顿格式,明确定义了用户进程、应用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IEC60870-5-104规约采用的参考模式主要基于ISO-OSI开放式系统参考模型,其采用其中的5层3,结构表如表1所示。
IEC60870-5104规约结合了TCP/IP和IEC60870-5101的网络传输功能,可在TCP/IP的各种网络中使用IEC60870-5-104规约,包括综合数据网、异步转移模式、恢中继等,并且IEC60870-5-104规约具有支持网络传输、便于扩充信息量、数据流量大、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等优点,不仅可应用在变电站端和电力调度中,还适用
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 3结语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和规约不断发生变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和规约的相关研究对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未
来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参考文献
[1]李兰欣.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的研究[D]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2.
[2]叶雷.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3]万博.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D].响尔滨工程大学.2012.
作者简介:张家福(1982一),男,广东化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继电保护,
上一章:基于PLC焊接摆动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一章:自动化装车系统在鑫珠春选煤厂的应用

相关文章

DL/T 860.6-2012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6部分:与智能电子设备有关的变电站内通信配置描述语言 NB/T 31069-2015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映射到通信规约 广播发射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研究 T/CEC 165.8-2018 电供暖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通信规约 DL/T 2690.8-2023 电供暖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通信规约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GB/T 26790.1-2011 工业无线网络WIA规范 第1部分:用于过程自动化的WI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 GB/T 26790.2-2015 工业无线网络WIA规范 第2部分:用于工厂自动化的WI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