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黄土旱塬区平衡施肥下不同土壤耕作模式的蓄水纳墒及作物增产增收效应研究

黄土旱塬区平衡施肥下不同土壤耕作模式的蓄水纳墒及作物增产增收效应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6:13:5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黄土旱塬区平衡施肥下不同土壤耕作模式的蓄水纳墒及作物增产增收效应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151-163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doi:10.11674/zwyf.14305 http://www.plantnutrifert.org
黄土旱源区平衡施肥下不同土壤耕作模式的
蓄水纳及作物增产增收效应研究
王玉玲1,2,李军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目的】黄土早源半湿润易早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多数一年一熟或两年一熟制,冬小麦和春玉米是该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平衡施肥是主要的施肥方式。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建立与不同作物轮作方式相配套的土壤轮耕技术体系,可以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肥、水、气、热的土壤环境条件,保持农田生态健康发展,促进作物增产增收。本文在当地平衡施肥条件下,通过多年耕作模式定位试验,研究在平衡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休闲期和作物生育期0一200cm土层蓄水纳状况、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土旱塬半湿润易旱区建立在一定肥力水平下与作物轮作体系相配套的土壤轮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位于黄土旱源半湿润易早区腹地的陕西省合阳县甘并镇一年一熟早作冬小麦一→春玉米轮作由为试验区,采用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土壤耕作方法组成4种土增轮耕模式,即:翻耕一免耕一→翻耕一免耕(RT1):深松一翻耕一深松一翻耕(RT2):免耕一深松一免耕→深松(RT3);免耕→翻耕一→深松一→免耕(RT4);以连年翻耕(CK1)、连年深松(CK2)和连年免耕(CK3)为对照,通过连续4年(2007~2011年)定位试验,研究平衡施肥条件下的7种土壤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一→春玉米轮作由0一 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土壤水分含量、作物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1)在土壤休闲期,RT3模式下0一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最高,其次是RT2。与对照组相比,4种轮耕模式0一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高于CK1;RT3显著高于CK3,但与CK2差异不显著。0—200cm土层土壤剖面含水量,亦以RT3模式最高。2)在冬小麦生育期.0一200cm土层土壤忙水量和土壤含水量,RT3和CK2模式的较高。3)在春玉米生育期.0一 200cm土层土壤亡水量和土壤含水量RT3和CK3较高。4)不同耕作模式的作物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以RT2和CK2模式最高。四年平均结果RT2处理较CK1、CK2和CK3处理增产10.2%、3.6%和17.1%,增收23.6%(P<0.05)、6.8%(P<0.05)和28.3%(P<0.05),提高 WUE 9.7%(P<0.05)、4.3% 和18.6%(P< 0.05)。【结论】年际间轮流进行深松和翻耕(RT2)处理,虽然其在土壤蓄水保摘效应方面略低于年际间轮流进行免耕和深松(RT3)和连年深松(CK2)处理,但可获得最佳增产增收效果和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连年深松能够增加水分入渗,保护土壤,增加蓄水能力,但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如RT2处理,也是该区比较适宜的耕作方法。根据实际状况,在
平衡施肥条件下的一年一熟作物轮作区,应推荐“深松→翻耕"的轮耕或连年深松的耕作模式关键词:黄土早源:耕作模式:水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341.1;S512.1*1;S513
文章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2016)01-015113
Study on soil water storage, crop yields and incomes under different soil tillagepatterns with balance fertilization in the Loess Dryland region
WANG Yu-ling'. 2, LI Jun'*
(I College of Agronomy, Northuwest A&F Unir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 2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he semi-humid and prone-to-drought Loess Dryland is a typical rain fed agricultural region, where themostly common crop system is once a year or once every two years.Reasonable rotation of tillage
收稿日期:2014-06-26
接受日期:2014-09-09
网络出版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13AA102902):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9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280,31071374)资助。
作者简介:王玉玲(1982一),女,河南沈丘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效农作制度和作物高产裁培研究。E-mail:wangyuling634@163.com
*通信作者E-mail;junli@nwsuaf.edu.cn
上一章:不同水氮条件下水稻根系超微结构及根系活力差异 下一章:不同施肥条件下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吸磷量的影响

相关文章

不同施肥和耕作制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土塬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研究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组分的差异 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