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快轨交通·第29卷第6期2016年12月 doi : 10. 3969/j. issn. 1672 -6073. 2016. 06. 004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
《快轨论坛
规模化开发利用研究
肖红萍史平平白迎春
(北京城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要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分为割余空间和接驳空摘
间两类,分析其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的特点,阐速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丰富地铁服务功能的作用。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空间开发的实施模式等现状,提出当前政策下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继续沿用、完善目前的实施模式并形成政策路径,在已建的地下空间中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地铁规划建设中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抓住地下空间开发机遇并创造机遇;在规划建设阶段,要注意预留满足一般商业的技术条件,如出入口、消防疏散宽度、机电设备和市政条件等方面的预留等。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化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1672 6073 (2016)06 0016 04
文章编号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又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而依托轨道交通进行体化建设,实现人文交通、绿色交通,使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是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方向。开发建设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是轨道交通同周边地块衔接和一体化建设的最为普遍的形式,也是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和资产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借助轨道交通建设进行地下空间的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
1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发展概述
1.1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分类和特性 1.1.1地下空间的分类
本文所指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以下简称“地下空收稿日期:2016-01-14修回日期:2016-06-28
作者简介:肖红萍,女,工程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开发、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项目管理,xhp@bi.com.cn
16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间")专指在地铁或周边市政用地红线范围内,与地铁车站直接相连通、位于地铁站台层上方或与站厅层同层的地下空间,一般具有停车、连通或便民服务功能。
1)剩余空间。在轨道交通建设时,由于地铁施工工法需要进行较大深度的开挖,为节省工程投资和集约利用资源,以构筑结构空间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土方回填,相应形成了地面以下的空间资源。由于该类地下空间是除满足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之外的资源,即剩余的地下空间,又被称为"剩余空间"(见图1[1]。
光意
地下空间站厅层站台层
产
图1剩余空间横面关系示意
2)综合接驳空间。指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衔接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的地下空间,位于周边建筑和地铁车站主体之间、市政路或绿地下方,一般兼具停车、连通或商业功能。
1.1.2地下空间的特性
1)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体量小、分布散。
2)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首先,规划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共生存,为市政基础设施;效益方面,地下空间将轨道交通同周边地块无缝衔接;内部效应方面,地下空间增加地铁疏散面积和疏散宽度:均具备公益性特征。其次,地下空间通过布设报亭、便利店等提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