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快轨交通·第29券第6期2016年12月 doi:10. 3969/j. issn. 1672 -6073. 2016. 06. 025
《机电工程
双流制列车过中性段供电切换方案
王志荣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250)
摘要介绍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轨道交通中性段供电切换方式,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参考国内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电分相技术,对重庆钢梁试验线中性段供电切换方案的主要技术条件、设置位置、过中性段切换方案、接触网方案等进行研究,提出在线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流制列车通过接触网中性段的供电切换建议采用不停车、不降弓的车上切换方式,当列车通过中性投的情行速度小于160km/h时,建议采用器件式中性段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双流制;中性段;供电切换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志码A
1672 -6073(2016)06 -0125 -05
文章编号研究背景
采用双流制列车的快速交通源于欧洲,是为满足跨国、跨地区运输及不同时期建设线路的互通运行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双流制列车主要有可兼容AC25kV和DC3kV、AC15kV和 DC1.2kV(750V)、AC25kV和DC1.5kV等几种供电模式。通过交直流系统间设置的中性段完成对列车的供电切换,以达到跨地区或主城区与郊区、卫星城之间快速通行的目的。双流制列车具有舒适性好,速度快的特性,同时还可以节省投资。
采用双流制列车的轨道交通运行模式在我国还没有成功的应用先例。重庆铜梁试验线是国内正在开展研究的采用双流制列车的快轨交通项目,可借鉴国外的运行经验,结合我国地铁和铁路的牵引供电模式,对双流制列车过接触网中性段的供电切换方案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30修回日期:2016-03-06
作者简介:王志荣,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
计,wangzhirong@ tjedi.com.cn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2012ggC30001)
2
国外现状及比较
国外双流制列车通过中性段的供电切换方式一般
有两种,一种为地面开关切换方式,目前已基本不再采用;另一种为列车开关切换方式,包括列车降弓和不降弓通过中性段。笔者以德国“S-Bahn"系统、西班牙及
日本铁路的中性段切换方式为例进行介绍。 2.1德国现状
德国的“S-Bahn"系统起源于柏林。1924年柏林首条采用DC800V三轨系统的郊区铁路投人运行,成功的运行经验带动所有的郊区线网实现了电气化。从 1930年12月1日起将这种连接两地的快速交通叫做"S-Bahn"[1]
早期的S-Bahn”系统多采用DC750V或 DC1200V的直流牵引系统,由于节能的要求,后来逐步采用AC15kV交流牵引系统。1992年9月,卡尔斯鲁厄轻轨实现了与铁路的共轨运行,成为世界上首次采用双流制轻轨系统的先例[2]。
采用双流制列车的"S-Bahn"系统在交直流系统间设置接触网中性段,如图1所示。接触网中性段包括直流侧的"a-b”中性分段、“b-c"接地分段和“c" d"中性段,交流侧的"d-e"接地分段和e-f"中性分段。钢轨对地绝缘安装,中性段钢轨通过绝缘节与直流侧及交流侧钢轨隔离,地面设置计轴设备以确定列车的位置[3]。
did2
d3
DC
jdi
gly
绝缘节
O
列车
jd2 *
a2
AC
绝缘节
图1德国"S-Bahn"系统中性段供电切换示意
在正常运行方式下,除jd1、jd2接地开关闭合外,其余开关均处于打开状态。以列车从直流侧驶向交流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