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油田机械采油井优化技术应用

油田机械采油井优化技术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5.4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6 10:46:3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油田机械采油井优化技术应用 2010年第4期(总第333期)
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
油田机械采油井优化技术应用
邹文涛,张兵臣,李林燕
(江苏油田技术监督处,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应用节点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影响抽油机并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着重从地面以及井下两方面对这些图素进行详细阐速,探讨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途径;统计和分析近几年河南某采油厂在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方面的做法和现场应用情况。测试效果对比表明,应用适用节能技术和加强日常节能措
施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油井机采效率,节约大量电能。关键词:系统效率;抽油机;参数优化;平街度;节能
中图分类号:TE35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948(2010)04-0053-03
引言
河南某采油厂目前正常开井1182口,其中抽油机井1094口,占全厂开井数的92%。2007年抽油机井总提液量1775方t.耗电量为6972方kWh,提液单耗7.67kWh/t平均泵效为62.48%,平均泵挂深度为1408m,平均动液面为1155m,平均沉没度253m,平衡合格率为82%,平均机采系统效率31.97%。由于部分油井系统效率很低,电力消费巨大,因此,优化机采运行参数,提高机采井系统
效率,对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意义重大。 1机采油井系统效率分析
油田开发除了初期油藏能量充沛,可依靠自喷采油,中后期采油的原理都是将电能从地面传递给井下液体,从而把井下液体举升到井口。
由于采用抽油机提液为主,根据抽油机并系统工作的特点,可将抽油机系统效率分为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以光杆悬绳器为界,悬绳器以上机械传动效率和电机运行效率的来积为地面效率;而态绳器以下到抽油泵的效率为井下效率。
为了对抽油机系统各部分的能量损失及分布情况进行深人分析,可将以上两部分的效率进一步分解,地面部分的能量主要损失在电动机、三角带、减速箱、抽油机的连杆机构;并下部分的能量主要损失在盘根盒、抽油杆、油管柱、抽油泵的摩擦中。 2影响机采系统效率因素
(1)电机效率。万方数据
53
电机效率与电机类型、抽油机平衡、电机匹配及电机老化维修因素有关。为保证抽油机启动和卸载,抽油机井安装的电机都存在配置过大的问题。
(2)皮带传动效率。
皮带传动效率与皮带松紧、两轮对正度、轮轴同心度有关。
(3)齿轮箱及四连杆机构传动效率。
抽油机服役年限长、变速箱齿轮磨损严重、运动部件不灵活、冲程冲次不合理、平衡度较差等都会造成抽油机传动效率降低。
(4)盘根盒效率。
盘根盒过紧、井口偏中会造成悬点载荷增加,磨阻增大,效率降低。
(5)抽油杆传动效率。
井斜、抽油杆及油管弯曲会造成抽油杆磨阻增
加,能耗增大。冲程、冲次、泵径匹配不合理,杆速增加,也会造成传动效率下降。
(6)抽油泵效率。
抽油泵功率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摩擦损失功率、
抽油泵容积损失功率和抽油泵水力损失功率。
(7)管柱效率。
管柱效率是指液体从泵至井口的输送效率,管柱功率损失包括容积损失和原油沿油管流动引起
的功率损失。 3机采优化技术
(1)生产参数的优化调整。
上一章:生物质与石油焦混烧热重试验研究 下一章:油田单管集油工艺设计的节能研究

相关文章

火烧山油田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改进效果分析 Q/SHXB 0038.2-2010 西北油田分公司井控实施细则 第2部分:试油 采油 试井 修井 偏心机械式振动固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油田采油生产管柱技术手册 孤岛油田采油工程技术 塔河油田注气采油工艺技术应用 火烧山油田复杂裂缝性砂岩油藏采油工艺技术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培训教材:三次采油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