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4
D01:10. 13379/j. issn. 1003-8825.2015. 04.50
路基工程 Subgrade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总第181期)
蒙西铁路西峡站危岩落石综合治理
黄水亮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
摘要:危岩落石作为我国山区3大地质灾害之一,已经成为威胁山区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蒙西铁路三荆段既有西峡站危岩落石情况,结合边坡落石治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综合分析了危岩落石失稳机制,提出了综合治理落石病害工点的措施。经过治理,确保了蒙西铁路西峡站的运营安全。
关键词:危岩落石;失稳机理;综合治理;拦石网;拦石墙
中图分类号:U216.41*5
0引言
文献标志码:B
危岩落石这一不良地质现象,通常是指悬崖陡坡上的危岩、石块,因失掉稳定平衡,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坠落的一种物理地质现象(")。进一步细分,危岩通常是指高陡斜坡在受构造应力、地震,降雨等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岩体拉裂、松动变形等失稳,但尚未坠落的岩体。而落石是个别危岩脱离母岩,向下坠落的现象。危岩落石作为山区三大地质灾害之[2),由于方量小,发生地点零散,随机性强,常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其造成的危害丝毫不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3),已成为威胁山区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常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征,它的形成机制受内在条件及外界诱发因素制约,并且危岩多处于悬崖峭壁上,这给勘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于穿越危岩落石影响区域的铁路来说,危害是非常大的,只要有一块较大的落石砸在轨道上,就有可能造成列车颠覆,带来巨大危险,这就是危岩落石对铁路具有的特殊危害性"】,所以对于铁路通过路段受危岩落石影响区域的综合治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蒙西铁路三荆段既有西峡站危岩落右为例,结合边坡落石治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综合分析了危岩落石失稳机制,提出了综合治理病害工点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为类似地质条件山区危岩落石的防
护治理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14-11-05
作者简介:黄水亮(1984-),男,江西赣州人。工程师,硕士,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及铁路路基设计工作。E-mail: 226323790@ q9 com
文章编号:10038825(2015)04023405 1工点概况
既有蒙西铁路西峡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一带,为典型的剥蚀丘陵区,沟谷与丘坡相间,交通条件整体不便利,仅局部有乡村公路通达。西峡站路基工程全长588.48m,全段为岩溶路基,局部为深路堑。此段路基边坡最大挖深约14m,最大填高约6m。经勘察,西峡站K308+450~+600 右侧边坡有结晶灰岩危岩落石,岩体以弱风化结晶灰岩为主,据地质三维雷达扫描及测绘成果显示危岩落石粒径在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地质扫描显示有
22块危岩落石。 1.1地形地貌
该段位于丘坡及丘间谷地,丘坡地势起伏较大,高程210~280m,相对高差70m,坡度40°~80°,多辟为灌木及杂草地:丘间谷地地势略有起伏,多辟为农田及民房,因此也产生了很多的人工边坡,这些边坡大都是稳定的,但也存在较陡的欠稳定边坡,尤其是在铁路右侧不同的地形地貌如坡度大于 45°的高陡边坡、凹形陡坡等均为落石的产生制造了客观条件。
1.2地质构造
蒙西铁路西峡站位于西峡断陷盆地南缘,谷地表层多覆盖第四系地层、构造形迹被覆盖,根据区域及测绘地质资料,无明显断裂构造。受岩性控制,呈阶坎状分布。现场测得车站段基岩岩层产状P2: 60°乙41°~75°,原天然产状P1:56°乙20°,横断面视倾角32°~69°。岩层走向与线位走向夹角44°,倾向线路左侧。厚层灰岩多形成陡崖,天然陡崖边坡经人工坡脚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并受坡体结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