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务!Practice
编辑/孔令欣
音视频、信息类产品“不合格
品控制”条款的实施建议 Q文/包蕾敏
2002年,国家认监委颁布《强制认证产品工厂质量能力保证要求》(以下简称《质保能力要求》),该文件是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工厂检查的依据,也是认证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依据。
随着CCC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确保认证结果的有效性,更好地将《质保能力要求》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针对家电、音视频等3类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在总结和分析获证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制订了《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认证工厂检查要求》(以下简称《工厂检查要求》)。
根据《工厂检查要求》规定,由于部分企业对其中条款理解不够到位,导致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满足要求,造成CCC证书被暂停,甚至被撤销,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多数原因是由于企业对《工厂检查要求》中“不合格产品控制”条款的理解有问题。本文以音视频、信息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例,结合以往工厂检查中暴露的问题,提出
66《认证技术》2013·03 万方数据
了建议和解决方法,以便指导企业建立适宜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正确理解条款涵义
同《质保能力要求》相比较,《工厂检查要求》中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原来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获证产品后期质量情况的跟踪,以及企业在发现各类认证质量问题后应如何联络认证机构,主要体现在以下 3个方面。
1.工厂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建立文件化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但工厂须制订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多数企业在内部质量文件中仍保留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这一做法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文件管理,方便责任人掌握全部相关规定。
2.工厂应建立认证产品不合格
信息的收集渠道,能够有效跟踪如国家抽查、地方抽查、客户投诉,尤其是企业责任、媒体曝光且影响较大的外部质量问题。可以采取通过各级质监局网站、工商局网站、国家或地区有影响的官方媒体等途径收集信息,确保认证产品的不合
格信息在其内部传递的及时性和通畅性。
3.工厂一旦知道获证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根据规定及时采取内部整改,并建立与认证机构的联络机制。除了由认证机构组织的证后监督抽样检测中出现的认证质量问题外,其他认证质量问题也须及时通知认证机构,否则尽管工厂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但认证机构在接到政府部门的信息通报后仍需暂停相关证书。
二、确保“不合格品控制” 符合相关规定
1.充分考虑行业及产品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通过多年工厂检查的经验,笔者发现音视频、信息类行业通常具有两个特点:第一,OEM和ODM 的加工形式十分普遍,同一家工厂除自已加工产品以外,还经常会为多个客户代加工产品;第二,同一类产品存在多样性,例如,计算机可分为笔记本电脑和微型计算机,产品检测标准同为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例如,2011年,某企业的笔记本电脑在地方质量抽查中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