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认证InternationalCertification
编辑/孔令欣
国外认证机构在中国的发展 O文/林彬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的产品认证事业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认证机构的不懈努力下发展良好,同时,对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对产品质量管理的保障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量逐年提升,同时出口产品遭遇的“绿色壁垒”情况也愈发严重。如何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出口企业不能避免的问题。于是,众多国际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着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纷纷进入我国开展产品质量认证。
一、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国发展的背景
1.环境问题推动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区域纷纷制定出保护环境的法令法规,而这些法规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的要求更加严格,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2003年2月13日,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和针对机电产品的《关于在
58友数架》2012·03
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 WEEE指令于2005年8月13日开始执行,规定进入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生产商必须自行承担报废产品回收、处理及再循环的费用。而 RoHS指令则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执行,规定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设备中的汞、铅、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澳二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这两个指令的实施无疑给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浙江和广东两省,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相对密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出口欧盟各成员国的产品迫切需要符合相关指令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出了有关RoHS的检测,为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的测试与相关检测报告的服务,从而帮助我国的出口产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
2.国际贸易增长推动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量国内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希望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的关税壁垒被逐步打破,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出口获得了更多的商机。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还是台湾地区,
出口贸易额都在不断增加,而出口贸易的繁荣则带来了大量认证的需求和商机。与此同时,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体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产品出口最隐蔽、最难对付的障碍。以玩具行业为例,我国的玩具年出口量达220亿多件,占据欧美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义乌市堪称是全国小商品的集散中心,在我国对外出口的玩具产品中,义乌的玩具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据义乌玩具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义乌市场的玩具年销售额超过40个亿,出口比例约占70%,其中出口欧美国家占25% 以上。在义乌市场3000多家玩具经营主体中,本地生产企业为300余家,年产值10多个亿。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检测认证市场空间吸引着众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据了解,法国BVQI已经进入义乌,为义乌当地外贸出口企业和单位提供产品检测和装船前检验服务。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国际权威的认证检测机构纷纷来到我国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
二,国际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