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Subject
新版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于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
编辑/徐航
取代了原GB/T19580-2004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继IS09000族标准应用后,使用最广、影响面最大的标准,对提升我国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标准还将作为“中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基础,势必伴随中国质量奖的推出而备受关注。本期特推出“新版《卓越绩效评
编者
卓越绩效标准2012版与
2004版的主要差异 O文/汤万金韩福荣
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于2012年3月 9日发布,并于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本次修订是一次重新定位和系统完善的过程,尽管修订期间各种思维和观点有辨辩论、碰撞和冲突,但在这些必不可少的环节中,标准也逐步趋于科学合理。笔者认为,本次修订的2012版在修订原则、指导理论、标准框架和内容修改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是一次较成功的修订。
总体上看,2012版与2004版的主要差异之处是:在保持原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正如标准前言指出:“本标准与GB/T19580-2004相比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和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本文将其主要变化归结为三方面:一是修订的原则和指导理论,二是一般内容的修改;是重点内容的修改。
30数据证技术》2012·09
一、指导理论与修订原则标准修订的三个指导理论是管
理模式、绩效评价和标杆管理。依据管理模式理论,重新审视了标准的结构,认为:基本理念“6+1”框架(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及成熟度评价方法的结构是合理的;依据绩效评价理论,描述了组织绩效评价的演化过程:包括成本绩效、财务绩效、人力资源绩效到战略绩效评价过程,为标准实施提出了关键路径;依据标杆管理理论(包括过程标杆与结果标杆),为组织绩效评价特别是结果评价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在“超越中追求卓越,在改进与创新中持续发展”。
标准修订之初,认真研究了标准的定位,提出了标准修订的四项原则,即,科学性原则,标准本身以及两个标准之间应具备清晰的逻
辑关系,结构合理,各项评分分值设置适度,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原则,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美国、日本、欧洲所设立的质量奖的评价模式,以使与国际接轨。中国化原则,作为设立中国国家质量奖的重要基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其实施指南应充分考虑国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并在语言方面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可操作性原则,标准在充分考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可操作性水平,更加注重“如何实现”的现实问题。
二、一般性修改内容
一般性修改包括:术语增加了“使命”(组织存在的价值,是组织所应承担并努力实现的责任)、“愿景”(组织对未来的展望,是组织实现整体发展方向和目的的理想状态)、“价值观”(组织所崇尚文化的核心,是组织行为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