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十措施

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十措施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17:29:4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十措施 关注 Focus 编辑游艳玲
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十措施 →文/吴洪松
综合评价,以此确定需要重点监管的产品范围。
完善奥情监测、伤害监测、消
为保障消费安全,净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2014年6 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大召回力度,约谈问题企业,建立消费品质量失信“黑名单”,加快构建“网上抽查、源头追潮、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鼓励揭露质量安全问题,螺光质量违法行为等十项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突出监管重点
制定消费品重点监管目录,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分析确定重点监管的产品,关键是要定好重点产品筛选原则。探索设定若干评价指标,比如影响依法履职的管理性指标、影响公共安全的社会性指标和影响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费性指标等。运用风险评价的方法,对消费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
60
万方数据
费者质量投诉等信息采集体系,逐步建立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清单,明确重点监管内容。
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把社会需求强烈、民意要求高的消费品纳入监管计划。
突出消费热点,注重抓好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汽车及电子商务产品等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增加市场抽样比重,加快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市场反溯监管机制。
用风险管理统领其他监管手
段,以风险管理为载体,使客种监管手段相互衔接,成为闭环的监管链条。一方面建立风险信息采集分析机制,注重从各个监管环节搜集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及时分析评估风险,另一方面建立风险反馈机制,及时将经过确认的风险反馈给各个监管环节,根据风险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监管手段,切实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监督抽查中灵活使用抽样产
品不合格率,突出发现质量问题的功能定位。
深化监督结果运用,针对消费者关心的质量指标开展比对分析,有效引导消费选择。
探索承检机构竞争性选择机制,在监管工作中试行购买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
开展企业质量自我声明试点工作,鼓励企业主动接受消费者、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加大监管力度
增加消费品抽查比重,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中消费品的种类、企业和批次数均要占到各自总量的 50%以上。风险监测产品中消费品要占到80%以上。
逐步将消费品生产企业纳入分
类监管范围,落实对企业的差别化监管措施。
严格执行强制性认证和生产许可等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消费品强制性认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力度,畅通准入退出渠道。加强证后监管,对不能保证质量安全或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实施退出机制。
强化问题处置
建立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
上一章:基于软件工程的系统设计与开发 下一章: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色比的要求、控制与检测

相关文章

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有效性初探 无人值守模具孔加工的精度提升措施 油气加工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措施研究 有效提升石油企业运销数据时效性的措施分析 SN/T 4500-2016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指南消费者影响评估 SN/T 4500-2016 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指南 消费者影响评估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辅导教材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