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Subject
编辑/徐航
低压成套设备和轮胎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于7月1日起实施。为此,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就“两大类新版CCC认证产品实施规则”的编制原则进行了介绍,并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轮胎和低压成套设备CCC认证实施细则为例,对此次规则的换版思路进行解读。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修订后的轮胎和低压成套设备认证实施规则将成为非电类和电类的模板规则,可以预见,此次规则换版对整个CCC认证工作具有重大影响。
编者
加强科学管理
确保权责一致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修订概述
O文/薛岩邱磊
2013年5月13日,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关于修订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机动车辆轮胎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国家认监委2013年第9 号公告),并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两份规则作为下一步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全面修订的试点,其修订工作历时近一年,规则中所更新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要求方面的变化,并未涉及认证技术要求的改变。为使客相关方更好地了解此次规则修订的背景及意义,促进管理要求得以充分落实,本文结合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设计和发展对本次修订思路进行介绍。
一、实施规则修订背景
制度设计及实施中垂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通过专题研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作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的重要依据,认证实施规则也面临着新的调整与完善,以适应制度发展需要。
认证实施规则具有技术性较强的特点,之前国家认监委已经制定、发布的70余份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均对单元划分、认证模式等做出了详细和具体的要求,应该说,这些规则对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了认证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但同时,国家认监委也认识到,原实施规则中要求过细、刚性过强,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存在。
一是责权不匹配,认证机构作
2012年,国家认监委在强制性
主用发挥受限。实施规则的技术含量
产品认证质量分析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分析了
6《认证技术》2013·07 万方数据
高、内容较具体,认证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种类繁多且层出不穷,解决技术问题牵扯了管理部门
大量的监管精力,同时,认证机构应对认证结果负责,但依据原有规则体系,指定认证机构难以针对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更符合实际的评价模式及程序,其责任与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匹配,导致认证机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也制约了认证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二是规定较为机械单一,缺少
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原认证实施规则缺乏结合产品特性、生产方式的针对性要求,也未充分考虑产品的风险特性和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各产品、各企业几乎采用同样的认证方案;另外,认证实施规则未全面体现分类管理的管理理念,有关认证模式、单元划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抽送样要求和证后监督要求等内容要求基本一致,缺乏灵活性。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认监委提出了“责权一致、控制风险、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