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郝丽娟
国内外低碳产品认证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O文/姚婷婷杨万颖
低碳产品认证是通过向外界披露产品碳排放的相关信息,从而向社会推出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最终在全社会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效果。其重要任务是通过各种评价方式识别出低碳的产品,因此,其评价方法就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国内外低碳产品认证评价方法比较及建议。
一,国内外低碳产品认证评价方法的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的低碳产品认证大多依据英国BSI发布的《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此规范主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Assessment,LCA)方法(ISO14040&14044)制定,计算企业到消费者B2C(bussiness-to-cunsumer)产品的碳足迹时需要包含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播篮到坟墓”,包括原材料、制造、分销和零售、消费者使用、废弃到回收。企业到企业
万方数据
B2B(bussiness-to-bussiness)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运到另一个制造商时截止,即所谓的“摇篮到大门”。
在2013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技术规范《ISO/TS 14067:2013产品碳足迹量化和沟通的要求和指南》,也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进行碳足迹的计算,只是在系统边界设定与PAS2050有所不同,允许忽略一些次要工艺,并需依据各方研究结果选定截断准则。此文件中特别提到如果碳足迹评估的目的是要与消费者沟通,其计算应包括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而对于内部应用(如内部业务、供应链优化与设计支持),也可量化产品生命周期的部分阶段。此技术规范由全球多个国家共同制定,未来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低碳产品认证机构所采用。
对于低碳产品的界定,国外大多是基于一种声明或标识,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依靠认证的方式来进行的,并多为企业或行业协会的自发、自愿行为,目的只是向消费者展示企业对于碳排放的重视程度。其中只有美国和韩国才真正针对碳
Focus|关注
排放“低”到什么程度才能成为低碳产品进行了界定。美国Climate Conservancy公司推出的Climate Conscious碳标签,规定了加贴认证标签的产品或服务必须要达到的碳排放标准,韩国环境部推出的碳标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碳排放量标识,为声明阶段,第二阶段为强调减碳的节能产品认证,为低碳产品认证阶段。
我国发布的管理办法,为低碳产品认证提供了规范化、统一化的框架性要求,对于不同产品类别的具体认证模式在低碳产品认证规则中规定。在第一阶段制定产品实施规则时,考虑到在产品碳排放评价周期的选择上,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不确定性较高,且容易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认证成本,尚不具备实施条件,因此,只针对部分关键生命周期进行计算。第一批纳入认证体系的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铝合金建筑型材和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4类产品在低碳认证技术规范和相关实施规则中,主要都是针对制造和使用阶段,以简化低碳产品认证的工作。这与国外普遍采用的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低碳产品认证评
《认证技术》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