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认证机构参与物联网评价初探

认证机构参与物联网评价初探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24.7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10:49:3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认证机构参与物联网评价初探 认证机构参与物联网评价初探 →文/张平郑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其内容涉及既有的体系以及新出现的技术。从国家到地方对物联网的发展给与了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以认证机构为代表的第三方质量服务机构对物联网开展评价,将有助于物联网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物联网评价的现有基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物联网评
价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是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牵头,联合涉及科研、标准和检测等职能的7家单位共同参与,首次从国家层面,较为统一地展开对物联网评价技术的研究,该课题自2012年初启动,至今已实施过半,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日后开展物联网评价活动的重要支持。
1.物联网系统评价模型
物联网作为一种形式多样的聚合性复杂系统,较为通用的方法是进行分层研究,其体系架构一般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短距离通信和协同信息处理等功能,通过传感器、RFID无线通信技术、实时定位等技术,获取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信息,将物理量、标识、音视频多媒体等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传输和协同处理,以降低信息的余度,提高信息的精度。
网络层: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万方数据
作用,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层,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较为成熟,去年年底,我国发放4G牌照,将进一步满足未来不同内容传输的需求。
应用层:物联网的核心功能是对信息资源采集、开发和利用。结合特定需求,对不同应用领域的数据资源、体系结构等进行设计与裁剪,形成适用性强的解决方案。应用层是决定物联网系统是否能发挥实际作用的关键,应用型标准的缺失,也是现阶段物联网需要面对的间题。
将物联网系统架构分为三层,以此为基础搭建物联网评价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评价物联网首先需要识别、提取和分析物联网系统的评价因子。物联网系统评价因子是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系能评价四子供用、分析
典型用示范
国,中网用产中用
前沿 Front 编辑都丽娟
评价过程所选择的关键评价因素,与物联网系统实施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优化等过程有关,影响到物联网系统技术架构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并落实到不同的评价对象上(包括技术、产品、工程和用户等)。三维模型中的节点,根据不同需求,全部或部分提取作为评价因子。
2.以RFID为代表的感知层评价指标体系
物联网评价模型,是首次对物联网系统提出统一的建构和解析,属于物联网评价的顶层设计。但具体到不同技术层面,不同应用场景,需进行具体分析。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代表,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推广较好。
RFID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
的评价对象是标签和读写器,经过分析,对这二者的评价指标包括可靠性、适用性、兼容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从这四方面提取评价因子,构成二级评价指标,下面举例说明。
可靠性:包括物理可靠性,如机
图1物联网系统评价模型
械应力、防水防尘等指标;以及电气
(质量与认证》2014·03|39
上一章:我国产品认证依据类标准研究 下一章:铁路建设行业集团型企业的审核

相关文章

DL/T 2527-2022 电力物联网信息模型管理与认证规范 T/GDJR 001-2023 金融机构智慧消防物联网通用技术规程 海上风电、物联网和智能电网评价技术研究 GB/T 36468-2018 物联网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GB/T 36468-2018 物联网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T/CCSCIOT 0012-2023 物联网智慧消防管控能力实时评价规范 DB37/T 4624-2023 设施番茄物联网环境参数适宜度评价 SN/T 5405.4-2021 互联网环境下的认证技术指南第4部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