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卷第2期 2018年2月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BYDROPOWER TECHNOLOGY
DOI:10.19645/j.issn20950144.2018.02.001.
Vol.54,No.2 Feb.,2018
我国河西走廊典型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分布特征
何建华,凌新颖,马金珠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地下水年龄是评价水资源的循环速度和更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碳定年在地下水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采用C对河西地区典型盆地深层地下水年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各盆地上游地下水较为年轻,金塔盘地、瓜州盆地山前地带地下水年龄小于50年,反映了较快的补给循环速度。各盆地地下水流向,年代
变大,中游地区地下水主要形成于1万年以来,盘地下游深层地下水更为古老,部分地区超过1万年,更新能力差。关键词:地下水年龄;"C;河西走廊
中图分类号:P641.3 1前言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144(2018)02-0001-04
敦煌等5个典型盆地,对其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
地下水的年龄是评价水资源循环速度和更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进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依据2)。目前,地下水放射性碳(C)定年是识别次现代和古老地下水年龄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3.4。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地下水C年龄,推断含水层的补给速率,分析地下水循环更新状况比传统水文地质学方法更加快捷可靠5.]。因此地下水*C测年对科学的认识地下水系统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有重要意义,
河西走廊是连接我国西北地区的纽带,在西北
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区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近50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地下水逐渐成为绿洲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河西走廊平原地区地下水系统循环演化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水体补给径流条件改变、地下水水位一再降低。目前,深层地下水已经成为区域的主要水源。因此,开展区域深层地下水循环规律和可更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对科学的认识地下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十分重要。选取了河西地区酒泉、金塔、玉门-踏实、瓜州、
收稿日期:2018-01-13
进行研究,以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河西走廊的差异性断块运动始于中新生代。构
造运动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北西、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的大断裂,将走廊分割成多个规模不等的构造-地貌条件所控制的山前勘陷或山间断陷盆地。盆地中堆积了数百米乃至上千米厚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山施相、河湖相松散物质,为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盆地都具有干旱带山前倾斜平原的水文地质特有的形成分布规律。根据所处流域的位置,分为南盆地和北盆地。其中酒泉盆地、玉门-踏实盆地属于南盆地。金塔盆地、瓜州盆地、敦煌盆地属于北盆地。
南各盆地主要由连续分布的洪积、冲积成因的卵砾石组成,结构松散,第四系松散物厚度自南而北(自东向西)变薄,洪积扇项部厚度往往达数百米,向下减少到几十米。砾径一般为5~8cm,中间充填砂,含量5%~10%,其间赋存潜水,透水性极强,渗透系数100~200m/d。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水和灌溉水的补给。往北(西)颗粒变细,含砂量增大,以至变成砂砾层及砂层,渗透性亦减弱。含水层由单一厚层过渡到双层介质型、厚层多层型。含水层厚度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414022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223000862868)资助
作者简介:何建华(1985-),女,甘肃天水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C测年研究,E-mail:jhhe@lzu.edu.cn,
.1.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