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建设与设计
bughrhgec
考虑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ResearchDevelopmentontheSlopeStabilityConsideringRainInfiltration
余志刚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400037)
YUZhi-gang
(College ofCivil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Engineering, Chongqing400037,China)
【摘要】在导致滑坡失稳的众多固素中,降雨是响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边坡土体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降两入渗对边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对降两引起边坡失稳现象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结果表明:主要研究是从基质吸力、土体的应力状态、土体的变形、降两强度、降两持时、土体的渗透性和土体中的裂隙等方面分析了降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降两的入渗,降两强度对边坡稳定影响显著,降而阔隔时间和方式对边坡稳定性电有较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最后总结了进一步研究方向与目标。
[Abstract]Rainfallisthedominstingfactorthataffectsthestabilityoftheslopeduringnumerousfactorsonlandslide,duetotheslopesoilsare verycomplicated,theinfluenceoftherainfallinfltrationtoslopestabilityiscomplicated, 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progressandpresent stateaboutthephenomens ofslopedeformation anddestabilization causedbyrainfall,theresultshows that Themain studyistheanalysis on the infuenceothinfallinfiltrstiontotheslopestabilityonmatricsuction,oil'sstresstateandthesoi'sdeformation,rainfllintensity,rinfl duration,anisotropicsoilpemeabilityandthefissureinthesoil.astherxinfallinfiltrate,rsinfallintensityisthechieffactortoslopestability,tim intrvalandrainfallpattmrealso influencingfactorforspestability,owthrearoomprnsivesudyonhissubjet.Alast,t
rescarchorientation and sim sre summarized prospectively.【关键词】边坡;稳定性;降需;进展
[Keywords ]slope; stability, rain infiltr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U416.1'4
[文献标志码]A
边被产生失稳破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内因(如岩性、土性、地质构造、地形和风化状态等)一般起着控制作用,但外因(如降雨、融雪等气象条件和挖方引起的应力变化等)往往加剧边坡破坏,有时基至是引起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直接原因,在产生滑坡的自然外因中,降雨、融雪和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则是最大的外因,常言有云:“十滑九水”。
1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四个阶段
【基金项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降雨人渗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KJB201224)
【作者简介】余志刚(1980~),男,安徽安庆人,讲师,从事岩士工程和工程力学的研究,(电子信箱)zyg3@sina.com。
82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7-9467(2013)06-0082-03
边被稳定性研究由来已久,对于它的研究是基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而形成的。随着世界上各个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开展,开始出现了各种边坡灾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使得人们把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作为一项课题来进行分析研究,就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而言,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20至50年代,主要是定性研究阶段;20 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主要是边坡稳定性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加成熟,可以利用计算机定量或半定量地模拟边坡开挖至破坏的全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非线性科学理论、非连续介质理论、可靠性分析理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边坡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多学科、多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