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期
热点评论
中国材料进展
55
把握发展机遇奋力推动中国生物材料产业化进程
顾忠伟
顾忠伟博导,国家973 计划“生物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1999~2004年和2005~ 2010年),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现任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主
顾息伟教投四川大学
席最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研究领域为纳米生物材料、基因与药物控
释系统、生物降解高分子与组织修复。
生物医用材料(文称生物医学材料或生物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高技术材料,涉及亿万人的健康,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按国际惯例,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用植人体是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属医疗器械范畴。
我国生物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机遇
1.1.1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稳定、和谱的小康社会的
追切需求
看病难、看病费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建设稳定、和谐的小康社会追切需要解决的间题,优质、廉价的医疗器械产品和药品是解决上述间题的重要基础。2007 年国际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和药品市场之比已达1.2:1,医疗器械产品与药品一样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其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医疗保健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已成为本世纪科技和经济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而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和药品市场之比却仅为1:5,显然已成为阻碍我国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瓶颈。
国际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医用植人器械等制品占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份额已大于40%,而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医用植人器械只占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约17% 的比例,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十分薄弱的领域,且技术含量高的产品90%以上依靠进口,国内大型医院
基本不用国产品。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如目前人工关节年需求量约为100万例、血管支架约500万例、人工心瓣膜 15万例、牙种植体40万例;而实际用量却分别<10 万、约20万、约1.5万和约5万例,显然远不能满足全民医疗保健基本需要,特别是救灾和灾后伤残人员康复的急迫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的需求还在大幅度增长。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已证明,其对当代医疗技术的革新、降低医疗费用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有引导作用:不仪使疾病得以期发现和有效治疗,显著降低了残疾人增长量,心血管病、癌症、创伤及其它疾病的死亡率,延长了寿命,增进了健康;同时可大辐度降低医疗费用,这对于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超过 60%以上的中国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基于分子和基因等的临床诊断材料和器械的发展,使临床诊断技术得到革新,重大疾病得以早日发现;血管支架、介人导管等介人治疗材料和器械的研发,促进了微创伤治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药物、肽、蛋白、基因、疫苗等靶向控释载体和系统的发展,不仅将导致传统的给药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更好地发挥药效,节约医疗费用,面且可为先天性基因缺陷、老年病、肿瘤等难治愈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途径,并对突发性疾病的防治正在发生重大作用。因此,加速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稳定、和谐的小康社会的追切需求。 1.1.2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
扩大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求
伴随着临床应用成功,一个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已经形成,它不但是整个医疗器械产业的基础,而且是世界经济中最有生气的朝阳产业。资料表明: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近十余年每年以7%~10%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2008年估计已达2750亿美元(以最低年增长率7%估算),其中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已逾1100亿美元。
而且,伴随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增加,新技术的注人等,使人类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迅速增长,近十多年来,国际医疗保健费用的增长均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