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开发
Software Development
软件技术人才在社会需求中的作用分析
王闯张猛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文章摘委】
本文根据我国款件及系统集成的发展速度,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根据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简单分析了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的结构。由此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儿点建议,以接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
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调】
缺件技术:培养:人才培养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1"软件产业规横逐狂关,企业实力增长迅速
我国软件产业随着国家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各种应用软产品市场发展明显看好如人式软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软件市场发展迅猛,增速均超过软件产业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网络游戏软件市场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为软件产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东西部地区软件产业发展差异
1.23 逐减小
前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回样影响到软件业.造成软件产业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从全国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的分布来看,软件业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但是近几年西部地区增势突出,中部地区下滑明显
1.3软件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变化,工具(平台)软件和中间件软件此消被长
从产品结构看,与去年相比,软件市场产品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应用软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具平台软件在市场中的份额则逐渐下降,中间件软件的份额不断上升
1.4国产软件需要跨产品领域的合作成为共识
目前在软件产业领域.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除在管理软件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他产品国外软件都占有市场望断的优势。当然国外软件这种优势正在降低,国产软件的产品和技术正在快速提高,政府采购也对国产软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这些有利因素将会大大提高国产软件的竞争力。但由于新生的国产软件,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国外软件的技术实力、应用积累等方面进行平等竞争,因固此通过专业化分工、集中投入做强、再通过跨产品领域合作,形成竞争合力是
最佳的竞争发展策略 084电子制作
2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与存在问题的分
析求
2.1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对软件人
才的巨大需求。信息人才,特别是软件人才的缺口大从来就不是秘密。目前大部分院校出来的应届计算机系学生真正能当年进入软件公司工作的只有10%~20% 左右.缺口很大
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指出: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可达2000 万人,每年至少需求40万人以上的软件人才。于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纷纷抢人软件人才教育市场,新设软件,软件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等现象风起云涌。但是.正如专家指出:虽然我国每年培养大量的IT学员.但培养出来的学员并非全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IT人才缺口仍然非常大。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也指出:我国当前人才工作突出间题之一是“人才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边是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测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拨尖创新人才
造成“人才供需脱节"的主要表象,是专业结构的脱节,二是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标准的脱节,软件人才"不适用"则明显属于后者,且是很难快速纠正的间题
2.2 的问题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
培养模式缺乏定位,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目前有些高职教学还没有摆脱传统中的教学方式.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至于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
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滞后造成人才行业化程度低。软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属于以产品主导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办学上基本潜装传统的封闭式办学,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基本脱离
解决计算机软件技术毕业生就业 3
难“的方法
3.1提高外语水平
外语技能成为软件从业人员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
英语作为目前编程工具软件的主流语言,既是程序编写的主要工作语言,又是互联网上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对于软件工程师的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软件工程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学习业
界最流行、最先进的编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通常,在一种软件刚刚面世的时候,软件工程师是不可能找到这种软件的中文使用说明或中文帮助文档的。优秀的软件人才从不会为这样的间题烦恼,因为他们早已经在软件工程专业英语方面达到了期熟运用的水平,浏览英文的文档、英文的帮助文件,在第一时间掌握最先进效率最高的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是他们在业界立足的根本。相反,在我国软件从业人员中,普通存在语言障碍
3.2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
这是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策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久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3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回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院校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应用方向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方向,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等:在课程设置上,应密切结合应用方向选择教学课程.要有所偏重,有所放弃;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须有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应用的需要.结合课程的要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使其在了解课程应用方向的基确上深人理解课程精髓。
【参考文献】
[1]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导力[U].计算机教育,2007
[2]沈昕,益航,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接养模式[].长沙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