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44.9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4:25:5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第29卷第5期 2017年10月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J. Zhejiang Univ of Wat. Res & Electric Pow.
D0I: 10. 3969/j. issn. 2095-7092. 2017.05. 001
Vol.29No.5 Oct.2017
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吴红雨,张双根
(浙江九州治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地貌瞬时单位线结合了新安江蓄满产流模型,引入河网总入流作为产流和河道汇流的连接点,建立了适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新安江-GIUH模型,并针对淮河源头大坡岭子流域进行模拟.通过日径流
和次洪模拟,验证了地貌瞬时单位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并对模拟精度较差的洪水进行了误差分析关键词:地貌瞬时单位线;湿润半湿润地区;DEM;适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36X(2017)05-0001-04
ApplicabilityAnalysisofGlUHinHumidandSemi-humidAreas
WU Hong-yu, ZHANG Shuang-gen
( Zhejiang Jiuzhou Wat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 , Ltd. , Quzhou 324000 , Chin)
Abstract : In the humid and humid areas , based on GIUH combined with Xin'anjiang runoff model , taking the total inflow of river network as the connection point of runoff and river confluence , the Xin'anjiang GIUH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GIUH in humid and semi-humid areas is verified by daily runoff and secondary flood simulations , and error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poorly simulated flooxds .
Key words : geomorphological instantaneous unit hydrograph ; humid and semi -humid areas ;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appli-cability analysis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还有很多国家的流域,特别是亚洲和非洲
的发展中国家,现有的水文站网密度和采集的数据信息不定以满定建立足够精确的水文模型的需求,而且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基础性的数据无法取得或是可靠性不能满足研究要求,这样就会使得水文学家无法从空间和时间上充分而准确地掌握流域的状况,会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产生影响
传统的流域单位线,是从系统水文学的观点进行研究的,把流域视为系统,降雨和流域出流洪水分别视为输入和输出,因此在确定性概念的指导下,流域单位线必然是黑箱模型的产物.相比较传
收稿日期:2017-0705
作者简介:吴红甬(1984-),女,浙江衢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
万方数据
统的水文模拟,地貌瞬时单位线运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手段,可以实时获得流域的地貌特征,并将其数字化,使得水文模拟充分考虑了人类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流域时空变化,考患的因素更多,更接近实际状况
Horton""提出了水文学与地貌学相结合的契机河流分级与描述河网地貌几何特征的三种比值.Rodriguez-Iturbe(2]等人首次建立了地貌瞬时单位线(R-VGIUH)理论.国内的水文研究者在地貌瞬时单位线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陆桂华3提出了用确定性方法来推求地貌瞬时单位线.芮孝芳4提出了应用概率论理论建立由雨滴的流路长度分布律和速度分布律确定流域瞬时单位线的方法.石朋"]等采用水动力参数的空间非线性变化来构建地貌瞬时单位线
上一章:绍兴城市水系治理变迁与成效 下一章:地下厂房防渗排水方案的三维渗流仿真模拟设计

相关文章

南方湿润地区基于规则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DB21/T 1828-2010 玉米 半湿润区高产技术规程 DB21/T 2504-2015 半湿润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DB23/T 2797-2021 半湿润区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23/T 2533-2019 温凉半湿润区玉米机械粒收栽培技术规程 DB15/T 1784-2019 半湿润区侵蚀耕地保土增碳与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22/T 2475-2016 吉林省半湿润区玉米密植防早衰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湿润区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与东江流域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