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漳浦雀埔温泉考证及开发利用建议

漳浦雀埔温泉考证及开发利用建议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6.4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1:11:4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漳浦雀埔温泉考证及开发利用建议 可再生能源
转源南环境 81972-29
漳浦雀埔温泉考证及开发利用建议
陈向阳
(福建省闵南地质大队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津满雀温泉是福建史载最早的温泉之一,距今有1300多年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作者收集、整理了多个历史时期对该温泉的记载,考证和分析了古温衰出露的位置、温度以及开发利用的情况等。希望能对地方发据温象文化、促进温象的开发与利用有所神益。
关键词津浦温泉考证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314.2
文献标识码:A
福建省漳州市云膏县火田镇-漳浦县石榴镇沿国道324 线长50km、宽约10km狭长的山间盆地里,共分布10处天然温泉,形成了福建沿海著名的“温泉走廊”。其中位于漳浦县盘陀镇的雀埔温泉历史悠久,盛名远扬,唐宋以来的各类
历史文献对其出露位置、温度、开发利用等多有记载。 1漳浦温泉的历史记载
温泉的记载一般多见于县志或方奥志,漳浦温泉历史记载详见下列:
(1)"山东南盘石上有穴如井,水泉涌出,大旱不竭,谓之灵泉。南北两麓又各有汤泉。"—《八闽通志明弘治庚戌本》卷之八·漳州府·漳浦县·梁山。
(2)在县西2泉涌出,1微暖,1极热,合流南人县前溪。《图经》云:“唐刷圣间,胡商康没遮经此,将浴,投十钱其中,泉为涨溢,溶毕泉复如故”。—(八闽通志明弘治庚戌本》卷之八·漳州府·漳浦县·温源溪。
(3)温源溪,在县西南八都境,2泉并出,1微暖1极热,合流南人县前溪。《图经》云:“唐圣间,胡商康没遮经此,将浴,伐十钱其中,泉为涨溢,浴华(题为"毕"之笔误)泉止"。
(漳浦县志清康照志·光绪再续志》卷一,方域志上·溪。(4)".(梁)山之龍为盘陀溪,宋仙人陈泥丸、白玉蜡
从梁山下人水,疑既此也。旁有温泉,既温泉溪。"—(漳浦县志清康熙志·光绪再续志》卷一·方城志(上)·山·梁山。
(5)又县西南有涌源溪,2泉涌出,东西相对,1微暖,1 极热,合流而人县前溪"。—《读史方奥纪要》卷九十九·福建五。
从内容上看,上述文献对温泉的记录大多相仿,这是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以及对自然认识的局限,历史文献关于温泉的记载一般多有沿用,仅修志、续志时对温泉的记载内容进行少量的增补或修订。
从时间上看,滚浦县系统修史始于明嘉靖九年(1530 年),万历七年(1579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分别重修、续修,以上3部县志今皆无存。但温泉的最早记录却见于明黄仲昭所提(八闽通志》其成书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早于上述3志至少40年;文中所引《图经》(已侠,仅余序)甚至
可上溯至唐或宋人所撰"。其对温泉的记载较为可靠。 2温泉数量和出露位置
文章编号:1672-9064(2014)06-041-02
(1)关于数量:《八闽通志》言梁山"南北两施各有温泉”。说明古漳浦县的温泉至少出露2处以上,地点在梁山南北两麓。梁山是境内主要山峰,山体东西走向,延绵数5km。今在梁山南麓沙西镇有2处温泉出露,北麓盘陀镇出露温泉1 处。“南北两麓各有温泉"所指与今温泉出露情况吻合。
(2)关于位置:温泉出露不止1处,何为雀埔温泉?(漳浦县志》言“在县西南八都境,两泉并出…."。八都位在梁山峰山之间(今漳浦盘陀-大南坂-旧镇一带),含大拓、径内、霞(下)润、蔡坡、象(上)洞、产山、龙迹亭、东林、汤坑、新庙、枫林、西山、戴坑等12保。(康熙续志卷之二十·方域志·坊里“南路各保·八都)。值得注意的是“汤坑"这个地名,古时热水为“汤",现今地名带“汤"者亦多有温泉出露。今西山、霞润、产山、枫林等地名尚存,但“汤坑"地名未沿用。据《漳浦县地名录》漳浦县地名办公室编1981年8月)"盘陀人民公社" 下有"通坑大队"下属生产队名“汤坑”,今雀埔村口庙名亦为“汤坑架山明王庙”,说明汤坑即为今之雀埔。另据志载汤坑距县街12.5km,漳浦县衡自唐开元四年(716年)沿用了 1200多年直至本世纪50年代,是闽南地区最古老的政府办公场所,其位置极易确定,在今潼浦县城中心,与漳浦宾馆比邻。若以其为园心,以12.5km为半径,则今雀埔温泉正落其中。综上2点,从记载的溢泉方位、距离以及地名等都说明梁
山北施的古温泉既为今之雀埔溢泉。 3温泉出露特征及水温动态
古雀埔温泉"2泉并出,1微暖,1极热,合流南人县前溪”,“又县西南有涌源溪,两泉涌出,东西相对,1微暖,1极热.."。从记载看,古雀埔温泉是以两眼东西相对且温度差异较大的温泉出露。因近年人工机井开采,雀埔温泉自流的泉眼已消失多年。在雀埔之西约5km过溪村亦见有一温泉露头,水温30~32℃。史载的2处泉眼是否就是现今的雀埔与过溪的温泉出露点?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分析如下。
(1)"两泉并出"应指2泉相距不远,今过溪温泉点在雀埔温泉西约5km,谈不上"并出";而"合流人县前溪(今盘陀溪)",明确是两泉溢出后合流并汇人县前溪,以今2泉相距之遥,难言"合流”因此,县志所指温泉事实上应是相距不远的2个温泉露头。据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3年在盘陀-火田一带进行温泉普查的结果,在雀温泉尚未以人
作者简介:陈向阳(1968~),男,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2014.NO.6.
41
(下转第46页)
上一章:应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甲醇汽油 下一章:旋转机械故障的信号处理与诊断方法综述

相关文章

辽宁西部地区缺水因素分析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永安-晋江断裂带温泉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探讨 浅谈浅层地热能及其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 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 山西省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用 永泰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