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构造复杂条件下的采准巷道布置

构造复杂条件下的采准巷道布置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0.5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1:41:3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构造复杂条件下的采准巷道布置 传源卤环境 ICN31-1272TK
能源技术
构造复杂条件下的采准巷道布置
黄诗满
(泉州市煤炭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用述天潮山矿区地质构造特点、煤层默存特性及在该构造条件下矿区地压显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选择巷道布置方式、巷道断面形状、巷道据进时间、悬道支护方式,力求减少采振成本,优化采摄布局,促进煤矿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调构造复杂巷道布置
中图分类号:TD26
问题的提出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3)04-036-02
害。各煤矿大量应用自然拱于石门掘进,经过半个世纪开采
巷道是井下生产的动脉,巷道布置的合理与否,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条件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泉州市乡镇煤矿根据国家和福建省煤炭产业政策,陆续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与矿井技术改造,逐步简化生产布局,提高煤矿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但与此同时,受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账存不稳定、技术装备水平低等制约,部分矿井仍存在着井下生产布局不合理、采掘头面多等间题。部分矿井在巷道施工改造中,由于打破了原来围岩的应力平衡状态,改造后的采准巷道持续破坏变形,个别矿井投产首采面基至无法顺利进行试运转。因此,如何把合理布局思想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改造全过程,如何根据矿区地质构造特点、煤层特性及矿压显现特征,合理布置采准巷道,对于当前推进煤矿整合技改工作以及今后矿井的持续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矿区地质构造特点及煤层顶底板特性
天湖山矿区煤田地质构造复杂,曲、断裂发育,在漫长的成煤历史时期,经受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使其地质构造景观千姿百态,煤层形变尤为剧烈,各种裙曲一应俱全,祸曲规模及幅度大小不一。受构造影响,煤层产状在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都很大,煤层厚薄变化频繁,稳定性差。与此同时由于强烈褶皱的影响,不少临界厚度的极薄煤层发生成煤物质的塑性流动,在空间走向上形成一系列厚煤带,也使得一些原先为不可采的极薄煤层具备一定的工业利用价值,从而提高了整个矿区资源利用率。
矿区煤系地层为二选系下统童子岩组煤系地层,煤层间距小,地层中SiO,总含量超过省内其它煤田,导致地层中砂岩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煤田,围岩条件有利于顶板支护。大部分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差别不大。煤层直接顶一般为细粉砂岩,老顶为粗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伪顶一般为薄层状泥岩或炭质泥岩。而煤层直接底板一般为薄层状炭质泥岩过渡到细
粉砂岩,老底一般为粗粉砂岩或细砂岩。 3复杂构造下的矿区地压显现特征
本矿区以裙皱构造为主要的地质构造特征,煤系地层以坚硬和次坚硬岩层为主,加之煤层的不稳定性造成采区中广泛存在的压薄不可采点(包括不可采带),以及断层的发育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地质应力起着分散和消解作用。因此,本矿区煤矿采区矿压显现历来不明显,也没有发生大的矿压危
历程,采出6000多万t煤炭,但对地表造成塌陷影响等现象至今不明显等,都是矿压危害不大的证明。与此同时,矿区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的地质构造特点,使煤层顶底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煤层伪顶广泛分布,顶底板产状变化剧烈,节理裂隙发育,矿井下断层破碎带随处可见,给井下采掘布局造成很大困难,这也是冒顶片邦事故成为矿区内的最主要事故类型的客观原因之一。因此对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的地压反应还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并应用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在采准巷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控压方法,改善围岩的稳定情况和控制围岩运动的发展速度,以维护安全的工作空间。
合理布置采准巷道 4
构造应力及煤层赋存特点是影响矿井巷道部署的主要因素,在布置采准巷道,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支架材料和支护方式以及决定巷道施工方法时,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既要减少地应力的影响,合理躲压、控压,又要提高资源回收率、
控制掘进率,降低生产成本。 4.1合理选择巷道布置方式 4.1.1在煤层底板中布置巷道
顶底板比较破碎的薄煤层、相邻间距小的两煤层联合开采和开采煤层增厚带时,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中,采取反眼见煤回采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躲压、控压,减少巷道的支护和维护工程量,保持采后卷道完好、便于巷道维护,也有利于正规开采,比较适用于乡镇煤矿整合技改中的首采面布置,是实现正规壁式开采的主要布置方式,也是今后采揭掘布置中应加以推行的布置方式。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主要需做好回采联络眼的优化布置。
(1)煤层底板中运巷与煤层的联络眼布置。可在距煤层法线6m左右的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运巷,每隔15m设置1 条反眼与煤层联络,联络反眼与布置在底板中的运巷同时施工,一方面便于控制掌握运巷施工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效。联络反眼见煤后必须进行可靠的支护,确保联络反眼在回采前保持完好。
(2)采面回采联络眼的布置。采面回采联络眼的布置方向,应与回采推进方向相反,施工时在反眼见煤处往采面煤壁以一定坡度掘进联络眼,形成联络顺槽;在联络顺槽中部(约6m),往回采推进方向再施工超前顺精,待与下条联络
作者简介:黄许满(1975-),男,现任泉州市煤度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安监科科长,到量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工商管理经济师。
36
2013.NO.4.
上一章:受采动影响巷道支护理论研究与应用 下一章:巷道掘进技术发展研究

相关文章

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及断面优化 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失修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地质条件复杂条件下的几种支护结构方式 复杂条件下的冻结井筒施工成套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技术 阳煤15号煤扩区准备巷道布置优化研究 T/GRM 060-2023 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技术要求 复杂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特性及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