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源南环境 22
环保技术
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影响及技术措施探讨
李尔泉
(中联环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4)
摘要对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现状进行阐速,列举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技术措施。针对现状,提出结合景观水体设计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以保证水景水质的自净能力,避免景观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问题。
关键词再生水回用技术景观水体设计生态调控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6)01-086-03
随着世界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城市污水回用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缺水、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和有效控制水体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利用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应运面生,尤其在一些水资源产重短缺的城市,如我国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使用
再生水补给景观水成为一种必然()。 1再生水回用的现状
国内外已经开展的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工作,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间题,如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产重,水体发绿基至发臭;执行标准不;使用工艺单一等。目前景观环境再生回用水质标准最严格的总磷排故要求为0.5mg/L。面据文献(2介绍,当水体中磷的浓度低于0.02mg/L时,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才可得到有效遇制。
利用再生水构建人工水体或补充天然水体时,最大的影响是水体的富营养化,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去除水中的氮磷,但这样做会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另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人工培养具有观赏价值水生植物使富营养化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在天津、泰安3相继开始了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于景观河道和景观水体的研究,取得了成功。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水华的防治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以及再生水水质特点出发,控制诱发水华发生的主要条件。对于再生水回用的景观水体要以水体的美学价值和人的感观接受能力为主,在控制措施上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为主,着重强调水体的流动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将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后,还需要采取水质维护系统和生态修复系统对富营养化进行控制。
2再生水回用的技术措施 2.1采用深度处理工艺
最观水体对水体的美学感观和卫生学方面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与人体有部分接触的娱乐性景观水体,要避免水体中的微生物病毒和藻毒素通过水体传播给公众各种疾病。因此对于回用于景观水体补水的处理,需要采用深度处理工艺达到回用水的水质要求。深度处理主要去除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的溶解性和悬浮性的化合物、营养型无机盐氮、磷、胶体、细菌、病毒、微量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目前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传统深度处理、膜工艺、
石灰法、活性炭法、离子交换法等。
(1)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即传统深度处理,包括混凝、沉淀及过滤等工艺过程。混凝法应用于污水处理,可提高对有机污染物、浊度、磷和氮等营养物质及其他溶解性物质的去除率,改善出水水质。有研究表明4,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进行传统混凝,沉淀处理后,可去除浊度73%~88%,SS60%~ 70%,色度40%~50%,B0D31%~77%,C0Dcr25%~40%,总磷 29%~90%。目前采用混凝沉淀法作为深度处理的研究很多,在深圳市滨河用直接混晟过滤技术处理水质净化广的二级出水,研究表明出水可以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冲洗、扫除用水标准。
(2)膜技术。研究表明,将超滤膜技术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可以完全脱除水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有效去除水中SS,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BODs、CODer、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浓度,获得稳定优质的再生水水质。用微滤膜或超滤膜代替传统深度处理的优点是不需要使用药剂,即可获得很好的浊度、色度和细菌的去除效果。根据膜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特点,膜工艺尤其适合于再生水回用于农田、公园以及运动场的灌溉。由于景观水体对氮和磷等营养物质指标要求很高,因此在利用膜工艺处理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再生水之前,要增加脱氮除磷工艺。目前将膜技术应用于深度处理工艺研究案例5很多,清河污水处理厂2005年将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8万t的再生水厂,采用超滤膜作为深度处理工艺,为奥运村公园水景提供再生水水源。
选择合适的补水周期 2.2
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水面较小的累观水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操作管理也方便,补水在水体中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但是对于较大水面的水体进行频繁补水,一方面会造成水源的大量浪费,在经济上不可行;另一方面补水为再生水时,再生水的补人也大量输人外源污染物(如氮、磷等),增加水华爆发频率。因此用于景观水体的再生水补水周期是保证再生水景观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再生水的补水周期很短,即水体流速较快,水体水质即使达到了爆发富营养化的水质标准,也不会爆发水华;但是如果再生水的在水池中的停留时间大于3d,藻类生长就会进人对数生长期,出现水华的大量爆发。考虑到定期补水能起到降低水体由于蒸发作用而引起
作者简介:事尔泉(1977-),男,三明光演人,工程师,2000年7月率业于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亚,主要研完方向;电锭,印染、食品度水处理的研究,垃履渗滤渡处理技术研究,城市再生水固用技术的研究,地下污水处理厂工艺的研究
2016.NO.1.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