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综述
许宏健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科技论坛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在各个科技领城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多源途感技术的诞生,在军事和农用两个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在军事上,广泛的用于军事侦察、军事测绘等,在农用上则主要是环境监测、农作物产量及土地的利用规划。本文将详细的对多源逐感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及在土地利用问题上的应用
关键词:多源遂感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应用;原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遥感技术也在研究过程中逐渐的被完善,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人造卫星,飞机或者飞行器的平台,收集不同的电磁辐射信息,从而了解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现状。随着名种传感器的遍应用,我们从中所获得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将会增多,称之为多源卫星通感影像数据。与传统的遥感卫星数据相比较,多源的卫量遥感影像数据将更完整、更清晰的呈现人类所需数据资
用影像的纹理和光谱响应等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失量图库完成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2.1.2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科技研究工作者一般采用2002年和2003年SP0T及ETM+数据在专业遥感软件的辅助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并对变化信息进行野外调查核实节省了外业查找变化地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提供了一
料。近些年来,把卫星遥感影像技术应用在土地的动态监测上,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
种新的方法
1多源卫星数据的采集 1.1航空遥感技术
多源卫星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将遥感器放在飞机上、高空气球上等进行遥感。现今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感平台应该是无人机。所的无人机就是通过地面控制,不需要专人去驾驶,它可以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更多的携带设备,出色的完成航拍工作以及可以重复使用。与传统的设备相比,它所采集的数据将更加的清晰,主要是由于其机体的灵动性和不受云的作用影响,处于云层下工作,那么通感影像的分辨率将大大提高,是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得到的数据更加的准确。综上所述的所有优势,注定了无人机在此领域上的重要地位,那么对于数据的探求工作也取得了进步。
1.2卫量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的技术上的应用,一般采用陆地卫星进遥感,从而得到一些影像,使研究人员清楚得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间题,绘制出通感解译图,从而有效的对十地利用率进行监测,运用地图进行结合,呈现十地的利用情况及各地区的分布情况,使其更好的合理的被规划。
根据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当中包括了TM影像,我们将详细的了解。TM影响分为七个波段,各个波段对应的数据不同,所以要针对其体的对象是谁而确定使用个波段。由于这七个波段考患到了光谱及大气的不同作用效果,所以在选择波段的过程就已经为影响提供了最高的分辨率。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第六个波段所能反应出来的信息量最少,其他几种就相对丰富一些,那么利用TM数据的精准度结合土地的其他内容进行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将会使土地利用监测工作迈入新的台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3雷达遥感技术
雷达遥感技术的应用为遥感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它是通过雷达成像的原理进行通感的,相对于传统的受时间及气候所限制的通感技术来说,它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穿遗一些地物获取更深的传感影像。利用它的优势,它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及应用。
对于雷达遥感来说,他的主要工作范围应该针对那些很难获取卫星遥感数据的区域。我们经过调查得出一此数据,在主移生长的季节里.我国北方仅仅有3%~5%的利用率针对多光谱遥感数据。而南方更甚,1%-3%的利用率,这就明显的表示这些光学传感器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用微小。但是当雷达遥感技术出现的时候,以其独特的不分时间、不分气候、成像深入地物的优势,取代了其他光学遥感技术,并使其数据利用率高达100%。固此,农业、林业的监测过程选用雷达通感技术是最佳的决策,
2多源遥感卫星数据融合技术 2.1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多样性
2.1.1将同一传感器中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相融合技术。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者选择法国SPOT-5的2.5米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10米的多光谱卫星影像数据,通过采用影像融合的方法,利
2.2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一般分为2个过程:数据预处理和影像融合
3遥感影像分类 3.1目视解译法
目视解译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通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的、准确的获取资源与环境信息,如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等,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监测全球资源与环境的动态变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定性、定量与定位的信息服务。
3.2计算机自动分类法
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完全按照像元的光谱特性进行统计分类,常常用于对分类区没有什么了解的情况。使用该方法时。原始图像的所有波段都参于分类运算,分类结果往往是各类像元数大体等比例。由于人为干预较少,非监将分类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监督分类比非监督分类更多地要求用户来控制,常用于对研究区域比较了解的情况。在监督分类过程中,首先选择可以识别或者借助其它信息可以断定其类型的像元建立模板,然后基于该模板使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具有相同特性的像元。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后再对模板进行修改,多次反复后建立一个比较准确的模板,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分类。
为了提高分类精度,不断有新的分类方法出现,有些方法因为程序复杂而未得到推广应用。因此,在当前的遥感技术发展的水平条件下,应该综合利用现有的多源遥感数据,并结合GIS技术,尽可能的提高通感数据分类精度。在获取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后,再通过统计分析或者转移矩阵分析等,才能理解和认识土地利用的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
结束语
随者多源通感影像的融合技术的诞生及其光明的发展方向的明确,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间题上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我们仍要继续的研究,把它作为一个长久的工作任务来对待,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清晰的传递给相关人员,从而采取一此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本篇文章对于遥感技术的几大种类及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今后的生产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区域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感技术。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将会使土地利用监测工作达到最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忠,张幅样.TM数据在福果经济林区土地利用分类和专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大学,1992(7):24-29
[2]曹雪,柯长.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遂感动态监测[D] 南京:南京大学,2006,11(31):958961
[3]对琳.ETM+(TM)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D]合肥:安搬农业大学,2007,4(3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