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上海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上海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4.8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06:5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上海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2010
第5卷第4期
研究探讨
2010
Vo1.5No.4
上海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池友法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季院,上海九韵置业有限公司,上海20024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国有土地的可供应量日显不足,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操讨加何提高开发区土地资源的持续保障能力,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集休建设用地: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03(2010)04-0030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瓶颈”,土地的可供应量日显不足,盘活建设用地已成为城市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1上海市目前城乡土地利用的若于问题
(1)土地资源紧张,利用粗放
上海人均土地只有0.55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人均耕地不足0.26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1/5,远低于人均0.8亩的耕地警戒线。从用地效益看,上海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上海市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GDP产出不足汉城的1/3、巴黎的1/4和东京的1/13。上海市目前建设用地规模2700 多km"。在郊区县,工业开发项目目前的平均容积率不到0.38,厂房多为一层。从投入产出效益看,乡镇级开发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值不足国家级开发区产值的 1/13。
(2)后备资源有限,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上海市目前耕地已由规划的近500万亩。下降到不足400万亩,减少幅度超过20%。上海由于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滩涂围垦的周期又较长,开发资源十分有限,很难在全市范围内完成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保护土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
方方数据
(3)农民征地权益维护尚存在一些间题
随着上海市各级政府对保护农民权益力度加大失地农民的养老,农民宅基地置换,提高征地土地补偿标准等工作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制度不够完善,集体土地不能入市,有些地方过度征地,在一定程度侵害了农民的土地产权益。
2上海市开发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1)开发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开发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和产业导向的体现,其内涵定界为:以符合有关法律、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发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主要包含了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四方面途径。其中,扩展潜力表示为开发园区内尚可供应土地的总量:结构潜力是指在规划控制范围内,通过结构调整可增加的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强度潜力为开发园区开发过程中,能达到的合理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等指标;管理潜力是指通过处置和收回,确定的闲置土地可增加的土地供给数量。
上一章: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分析 下一章: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别沉积介质环境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中区晚三叠世为例

相关文章

TD/T 1029-20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 1029-20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清晰版 TD/T 1030-20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TD/T 1018-2024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 1030-20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清晰版 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综述 DB37/T 4303-202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规范 基于分层视角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